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束的成语

束的成语(共83个)

  • 之高屋

    shù zhī gāo wū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束之高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读书乐》诗:“弃置莫读,束之高屋,怡性养神,辍歌送哭。”

  • 广就狭

    shù guǎng jiù xiá

    成语解释: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韦居安《梅裥诗话》上卷:“他人欲隐括此意,非累数十言不可,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,真得束广就狭体。”

  • 蒲为脯

    shù pú wéi pú

    成语解释: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。谓有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秦相赵高指鹿为马,束蒲为脯,二世不觉。”

  • 椽为柱

    shù chuán wéi zhù

    成语解释:捆扎椽子当柱子用。比喻小材大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吊祖豫州赋》:“委弃九鼎兮,烹饪瓦釜。截梁为牫兮,束椽为柱。”

  • 手就毙

    shù shǒu jiù bì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束手待毙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容斋续笔・靖康时事》:“予顷修《靖康实录》,窃痛一时之祸,以堂堂大邦,中外之兵数十万,曾不能北向发一矢、获一胡,端坐都城,束手就毙。”

  • 手待死

    shù shǒu dài sǐ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束手待毙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回:“曹兵既至,岂可束手待死,某愿助使君破之。”

  • 手就殪

    shù shǒu jiù yì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束手待毙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黄得功传》:“主逃将溃,无所一用其力,束手就殪,与国俱亡而已。”

  • 蕴请火

    shù yùn qǐng huǒ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束缊请火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:“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,曰:‘吾犬争肉相杀,请火治之。’”

  • 手自毙

    shù shǒu zì bì

    成语解释:谓捆住双手,自取灭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二卷:“但使兵连不解,馈运不休,古犹忌之,粌今日兵无可连,馈无可运,徒束手自毙何益。”

  • 手就禽

    shù shǒu jiù qí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束手就擒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王闿运《桂阳陈侍郎行状》:“众如言,夜径入山寺,明先唯与徒党十数人居,束手就禽。”

  • 缊请火

    shù yùn qǐng huǒ

    成语解释:束缊:束一扎乱麻为火把;请火:借火。
    比喻求助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蒯通传》:“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。”

  • 手受戮

    shù shǒu shòu lù

    成语解释:束:捆绑;戮:杀。
    捆起自己,等待被杀。指不作任何抵抗,甘愿等死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8回:“降卒不曾准备,又无器械,束手受戮。”

  • 置高阁

    shù zhì gāo gé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束之高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江藩《汉学师承记>序》:“至于濂、洛、关、闽之学,不究礼乐之源,独标性命之旨、义疏诸书、束置高阁,视如糟粕。”

  • 手就困

    shù shǒu jiù kùn

    成语解释:谓无法摆脱困境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谢肇淛《五杂俎・地部一》:“然当群雄奸命之时,烽烟四起,运道梗绝,惟有束手就困耳。”

  • 身自好

    shù shēn zì hào

    成语解释:束身:约束自己,不使放纵;自好:要求自己好。
    指保持自身纯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卓茂传》:“束身自修,执节淳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