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的成语(共95个)
- 豺狼当涂- 成语解释: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熊远传》:“孝怀皇帝宫未反,豺狼当涂,人神同忿。” 
- 一败涂地- 成语解释:一:一旦;涂地:“肝脑涂地”的省略。 
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。形容彻底失败;不可收拾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方扰,诸侯并起,今置将不善,一败涂地。” 
- 尘饭涂羹- 成语解释:涂:泥。 
 尘做的饭,泥做的羹。指儿童游戏。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。- 成语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上》:“然至日晚必归饷者,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。” 
- 糊糊涂涂- 成语解释:无感觉的,麻木的或茫然的状态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8卷:“口里糊糊涂涂,又说好些,总不过肉麻说话。” 
- 万民涂炭- 成语解释:涂:泥淖;炭:炭火。 
 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。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 
- 肝胆涂地- 成语解释:见“肝脑涂地”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善说》:“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,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?” 
- 殊涂同归- 成语解释:语出《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 
 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
 ”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。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・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。” 
- 聪明一世,糊涂一时- 成语解释:人一辈子都很精明,但有时一下子糊涂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。 - 成语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六十九岁的人了,反倒聪明一世,糊涂一时,教一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。” 
- 民生涂炭- 成语解释:涂:泥沼;炭:炭火。 
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《晋书・苻丕载记》:“先帝晏驾贼庭,京师鞠为戎穴,神州萧条,生灵涂炭。” 
- 生灵涂地- 成语解释:生灵:百姓;涂:泥沼。 
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:“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,帝王凡易十姓,兵革不息,生灵涂地。” 
- 生人涂炭- 成语解释:涂炭:烂泥和炭火。 
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- 成语出处:北周・庾信《伤心赋》:“在昔金陵,天下丧乱,王室版荡,生人涂炭。” 
- 涂炭生民- 成语解释:涂炭:烂泥和炭火。 
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沈采《千金记・登拜》:“狂秦暴虐,涂炭生民。” 
- 涂不拾遗- 成语解释:涂:通“途”,道路。 
 路上有失物,无人拾取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:“与闻国政三月,粥羔豚者弗饰贾:男女行者别于途;涂不拾遗。” 
- 同归殊涂- 成语解释: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 
 ”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,然终究同归于一。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・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 
- 信笔涂鸦- 成语解释:信:听凭,随意;信笔:随意书写;涂鸦:比喻字写得很拙劣,随便乱涂乱画。 
 形容字写得很潦草。也常用作自谦之词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卢仝《示添丁》诗:“不知四体正困惫,泥人啼哭声呀呀。忽来案上翻墨汁,涂抹诗书如老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