救的成语(共108个)
见溺不救
成语解释:犹言见死不救。
成语出处:唐・皇甫枚《三水小牍・王知古》:“然僻居于山薮接珍,豺狼所皋,若固相拒,是见溺不救也。”
将顺匡救
成语解释:将:随;匡:匡正。
顺应好事,匡正挽救失误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桓阶传》:仪类言其短,赖阶左右以自全保,其将顺匡救,多此类也。
救灾恤患
成语解释: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焚书・杂述・寒灯小话》:“今得人钱财,视同粪土,岂为谋王图霸,用之以结客乎?抑救灾恤患,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?”
救难解危
成语解释: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4回:“这两个女子,便都有些盗贼意思,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,救难解危,方是修仙正路。”
救偏补弊
成语解释:纠正偏向,补救弊端。
成语出处:明・谢肇淛《五杂俎・事部》:“与其高谈性命,而无益于用,不如救偏补弊,随事干蛊,为有实效也。”
救死扶危
成语解释:救护生命垂危者,照顾危亡者。
成语出处:唐・张鷟《龙筋凤髓判・左右骁卫》:“重人贱畜,往哲之嘉猷;救死扶危,明王之盛事。”
救燎助薪
成语解释:同“救火投薪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煌言《答越安抚书》:“名为息黥补劓,实则救燎助薪,宜人心之不服者也。”
救乱除暴
成语解释:救:止。
治理混乱局面,清除强暴势力。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・曹公分兵拒袁绍》:“盖救乱除暴,谓之义兵。”
救苦弭灾
成语解释:解脱苦难,消除灾祸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词曲・结构》:“谓善者如此收场,不善者如此结果,使人知所趋避,是药人寿世之方,救苦弭灾之具也。”
救世济民
成语解释:挽救天下,拯济百姓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一十八回:“尧、舜、禹、汤、周、孔,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。”
救人救彻
成语解释:比喻帮助人要帮到底,不能半途而废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元来和关胜一伙,都是梁山泊上好汉。救人须救彻。我有心救了关胜,怎好不救他。
救患分灾
成语解释:解除别人的祸患,分担别人的困苦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元年》: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,礼也。
救火追亡
成语解释:亡:指逃跑的人。
像救火和追赶逃犯一样。比喻事情紧迫,不可延缓。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越语》:臣闻从时者,犹救火追亡人也,蹶而趋之,唯恐弗及。
救民济世
成语解释:挽救天下,拯济百姓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植《周武王赞》:桓桓武王,继世灭殷。咸任尚父,且作商臣。功冒四海,救世济民。天下宗周,万国是宾。
救人于患
成语解释:在危难中给人以帮助。
成语出处:淮南子•齐俗训:“子路撜溺而受牛谢,孔子曰:『鲁国必好救人于患。』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,孔子曰:『鲁国不复赎人矣。』子路受而劝德,子赣让而止善。”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,接受了那人送的一头牛。孔子说:“鲁国必定好救人于患。”子贡赎了一个人,却没去官府接受酬金(鲁国之法:在国外赎回一鲁人,可以到官府去领取酬谢)。孔子说:“鲁国不会再有人去赎人了。”子路接受酬谢而劝德,子贡推托酬谢而止善。孔子以小知大,以近知远,从他的言论中就可以听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