魄的成语(共75个)
穷途落魄
成语解释:落魄:失意的样子。
比喻无路可走,潦倒失意。成语出处:清・陈熙晋《临海集序》:“临海穷途落魄,幕府草檄,非必出于本心。”
丢魂失魄
成语解释:形容非常惊慌,没头脑,无主见。
成语出处:俞林《在太行山上》:“小范首先从树丛后面猛跳出来,那家伙吓得丢魂失魄,尖叫一声,返身就跑。”
惊魂失魄
成语解释:同“惊魂丧魄”。
成语出处:《抗日歌谣・歌颂八路军》:“八路,八路……赛如猛虎;敌人一见,惊魂失魄掉屁股。”
寒酸落魄
成语解释:落魄:沮丧失意。
形容不得志时穷困、狼狈颓丧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(范睢)遂换去鲜服,妆作寒酸落魄之状,潜出府门,来到驿馆,徐步而行,谒见须贾。”
摄魄钩魂
成语解释:摄:收取。
旧时传说,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,能钩取人的魂魄,来祸害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朱权《冲漠人》第二折:“你三个自今日,当远离,再休要咏月吟风,摄魄钩魂,把人狐魅。”
天夺之魄
成语解释:魄:魂魄。
天夺去了他的魂魄。比喻人离死不远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五年》:“原叔必有大咎,天夺之魄矣。”《晋书・温峤传》:“天夺其魄,死期将至。”
安神定魄
成语解释:安:安定,安稳;魄:魂魄。
指安定心神,稳定神智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,连进了数次粥汤,被众人扶入寝室,一夜稳睡。”
魂飘魄散
成语解释: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八回:“娘娘见说,魂飘魄散,急下亭抱起,紧搂在怀。”
魂消魄丧
成语解释: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7回:“那火炮飞将起去,震的天崩地动,岳撼山摇,城中军马,惊得魂消魄丧,不杀自乱。”
魂消魄散
成语解释:魂:灵魂;魄:气魄,精神。
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7回:“李明见先折了一个,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,被杨志大喝一声,惊得魂消魄散,胆颤心寒,手中那条枪,不知颠倒。”
驰魂宕魄
成语解释:形容振撼心灵。
成语出处:闻一多《李白之死》诗:“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,满载霓裳缥缈、彩佩玲珑的仙娥,给人们颂送着驰魂宕魄的天乐。”
魂飞魄丧
成语解释: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惊的我魂飞魄丧,走的我力尽筋舒。”
迷魂夺魄
成语解释:见“迷魂淫魄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8回:“既升绝顶,乐声嘹亮,俱在天际,觥筹交错,迷魂夺魄,不自知其在人间矣。”
魂飞魄荡
成语解释: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成语出处:《后水浒传》第六回:“那马上的官人,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,生得标致非凡,不胜惊喜……那官人在马上,一时看得魂飞魄荡。”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三卷:“说不尽百媚千娇,魂飞魄荡。 ”
荡魂摄魄
成语解释:震撼心神。
成语出处: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:“灯会自然搞得异常热烈,煊赫,每夜有新的名色,每夜有麻醉观众的荡魂摄魄的景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