夺的成语(共123个)
- 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- 成语解释:三军之勇,可以劫取首领,而普通的人,却不可夺其志气。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 
- 光耀夺目- 成语解释:夺目:耀眼。 
 形容光采极为鲜明,令人眼花缭乱。- 成语出处:《辽史・太祖纪》:“黄龙缭绕……光耀夺目。” 
- 扼吭夺食- 成语解释:扼:用力掐着;亢:咽喉。 
 扼住喉咙,夺走吃的东西。比喻使人处于绝境。-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陈祖仁传》:“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,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,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,以速其毙乎?” 
- 先声夺人- 成语解释:声:声势;夺人:指动摇人心。 
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军志有之: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 
- 强词夺理- 成语解释:指无理强辩;想说成有理的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座上一人忽曰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 
- 争名夺利- 成语解释:争夺名位和利益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争名夺利几时休?早起迟眠不自由!” 
- 攻城夺地- 成语解释:攻:攻打,进攻。 
 攻打城市,掠夺土地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7回:“那二十四员番将,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,共计当有万余人,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!” 
- 神摇意夺- 成语解释:神:精神;意:心意;摇、夺:形容不能自持。 
 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,不能自持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画壁》:“朱注目久,不觉神摇意夺,恍然凝思,身忽飘飘,如驾云雾。” 
- 销魂夺魄- 成语解释:神魂颠倒,失去常态。形容因羡慕或爱好某种事物而着迷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盐商富贵奢华,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。” 
- 夺人所好- 成语解释: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恁须不夺人所好。” 
- 巧取豪夺- 成语解释:巧取:耍弄各种花招骗取;豪夺:仗势强占。 
 耍花招骗取;用强硬手段夺得。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;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 
- 恶紫夺朱- 成语解释:紫:古人认为紫是杂色;夺:乱;朱:大红色,古人认为红是正色。 
 原指厌恶以邪代正。后以喻以邪胜正,以异端充正理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恶紫之夺朱也;恶郑声之乱雅乐也;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 
- 争分夺秒- 成语解释:不放过一分一秒;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。也作“分秒必争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陶侃传》:“常语人曰:‘大禹圣者,乃惜寸阴,至于众人,当惜分阴。” 
- 生杀予夺- 成语解释:生:让人活;杀:把人处死;予:给予;赏赐;夺:剥夺;处罚。 
 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、赏罚大权。- 成语出处:《周礼・春官・内史》:“五曰杀,六曰生,七曰予,八曰夺。” 
- 鸠夺鹊巢- 成语解释:斑鸠占了喜鹊的窝。比喻强占别人的地方或位置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三回:“今袁熙,袁尚兵败将亡,无处依栖,来此相投,是鸠夺鹊巢之意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