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的成语(共64个)
- 积习成常- 成语解释:积习:长期的习惯;常:普通,平常。 
 一种做法长期去做便成为惯例,被视作正常。- 成语出处:北魏・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温水》:“暑亵薄日,自使人黑,积习成常,以黑为美。” 
- 不习地土- 成语解释: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 -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王融传》:“宋弁曰:‘当是不习地土。’” 
- 安于所习- 成语解释:安:习惯于。 
 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。指习惯对人的制约。- 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叙梅子马王程稿》:“人情安于所习,故虽至美,亦以至恶掩也。” 
- 安其所习- 成语解释:安:习惯于。 
 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。指习惯对人的制约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艺文志》:“安其所习,毁所不见。” 
- 习以成性- 成语解释:习:习惯。 
 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导传》:“习以成性,迁善远罪而不自知,行成德立。” 
- 相沿成习- 成语解释: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。 - 成语出处: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一章:“在石湖,若干年来相沿成习,所有的红白喜事,大小寿庆,逢年过节,请客送礼,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。” 
- 习以成风- 成语解释:风:风气。 
 习惯了,就形成了风气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谏诤》:“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,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,习以成风,如何做得事。” 
- 蹈常习故- 成语解释: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。” 
- 遗风余习- 成语解释: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。同“遗风余俗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・卫恒》:“学家相传,四世不坠,盛哉,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。” 
- 踏故习常- 成语解释:谓因袭守旧,安于现状。 - 成语出处:李大钊《民彝与政治》:“而吾民族思想之固执,终以沿承因袭,踏故习常,不识不知,安之若命。” 
- 循诵习传- 成语解释:①谓习惯于读死书、传旧闻。②谓诵习。 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司马相如传》:“且夫贤君之践位也,岂特委琐握龊,拘文牵俗,循诵习传,当世取说云尔。” 
- 成规陋习- 成语解释: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为社会准则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或做法。 
- 风俗习惯- 成语解释: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、礼节、习性。 -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,自以为是,看不起人家。” 
- 习惯若自然- 成语解释:惯:同“贯”;若:像。 
 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。- 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七十二弟子解》:“少成则若性也,习惯若自然也。” 
- 性相近,习相远- 成语解释:人出生时本性是相近的,后来因学习环境及所学事情的不同,好坏就愈差愈远了。表示后天环境的重要。 - 成语出处:论语阳货篇: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