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荡的成语

荡的成语(共107个)

  • 不安

    dòng dàng bù ān

    成语解释:荡:摇动。
    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

    成语出处:欧阳山《三家巷》第十八章:“他和陈文婷谈起,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,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,乐观的。”

  • 如砥

    tǎn dàng rú dǐ

    成语解释:坦荡:宽广平坦;砥:磨刀石。
    平坦得像磨刀石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黄与绿主宰着,无边无垠,坦荡如砥。”

  • 不羁

    diē dàng bù jī

    成语解释: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・石延年》:“遂入馆,然跌荡不羁,剧饮尚气节,视天下无复难事,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。”

  • 忘反

    liú dàng wàng fǎn

    成语解释:流荡:流浪;反:同“返”,回家。
    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禹偁《答张知白书》:“后人流荡忘反,盖其得也,荐宗庙,插管弦。”

  • 不拘

    diē dàng bù jū

    成语解释: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袁黄、王世贞《纲鉴合编・宋纪・武帝》:“八月,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,僧达幼聪警能文,而跌荡不拘。”

  • 产倾家

    dàng chǎn qīng jiā

    成语解释:指丧失全部家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杨珽《龙膏记・脱难》:“尽他万千挜靶,乱国家使些奸诈,少不了荡产倾家,能几日状孤做大。”

  • 涤瑕

    dí xiá dàng gòu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涤瑕荡秽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》诗:“迁者追回流者还,涤瑕荡垢朝清班。”

  • 焚巢

    fén cháo dàng xué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彻底摧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牌》:“各处劲兵前来,焚巢荡穴,不留一人,乃已。”

  • 神驰

    xīn dàng shén chí

    成语解释:心神飘荡,不能控制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二章:“那是他精神生活所达到的一个高峰,至今回忆起来,还不禁心荡神驰。”

  • 识忠臣

    bǎn dàng shì zhōng chén
  • 一瓶不响,半瓶晃

    yī píng bù xiǎng , bàn píng huàng dàng

    成语解释:瓶中装满水晃不响,装半瓶水时一晃就响。比喻充实的人谦虚寡言,而浅薄的人偏偏爱显示夸耀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宗杲录《大慧普禅师宗门武库・湛堂和尚》:你这瓶子本自洁净,却被这些恶水在里面,又不满,只管向,要得不响,须是依前倾出飏却荡洗了,却满着一瓶好水便不响,因甚不响?盖谓满了。

  • 神移

    xīn dàng shén yí

    成语解释: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,神魂颠倒,不能自持。

    成语出处:张贤亮《青春期》:“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,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。”

  • 纵横决

    zòng héng jué dàng

    成语解释:纵横:奔放,不受拘束;荡:冲杀。
    纵横驰骋,冲杀突击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,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,力求上进的白杨树,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、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?”

  • 西除

    dōng dàng xī chú

    成语解释:指四处征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昔日魏武祖皇帝,东荡西除,南征北讨,非容易得此天下。”

  • 神怡

    xīn dàng shén yí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心荡神摇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,不觉心荡神怡,忍不住立起身来,好像元宵走马灯,团团的在中间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