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的成语(共107个)
悠悠荡荡
成语解释:形容摇摇晃晃,飘浮不定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7卷:“若是悠悠荡荡,未有不入于邪僻。”
空空荡荡
成语解释:形容冷冷清清,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。
成语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巍巍荡荡
成语解释:语出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
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”朱熹集注:“巍巍,高大之貌;荡荡,广远之称也。
”后以“巍巍荡荡”形容道德崇高,恩泽博大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:“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”朱熹集注:“巍巍,高大之貌;荡荡,广远之称也。”
茫茫荡荡
成语解释:辽阔深远而又模糊不清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若说这个石碣村湖荡,紧靠着梁山泊,都是茫茫荡荡,芦苇水港。”
恍恍荡荡
成语解释:摇晃不定。
迷迷荡荡
成语解释:晃悠貌,摇荡的样子。
十荡十决
成语解释:荡:冲杀;决:冲破堤岸。
形容多次冲杀,每次都能突破敌阵。成语出处:《乐府诗集・杂歌谣辞・陇上歌》:“陇上壮士有陈安,躯干虽小腹中宽,七尺大刀奋如湍,丈八蛇矛左右盘,十荡十决无当前。”
相激相荡
成语解释:激:冲击;荡:震荡。
形容事物之间互相冲击,发生动荡。成语出处:李劼人《死水微澜》前记:“内容以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为主要背景,具体写出那时内地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相激相荡。”
回肠荡气
成语解释:荡:动摇。
使肝肠回旋;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;耐人寻味。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夜坐》:“功高拜将成仙外,才尽回肠荡气中。”
东游西荡
成语解释:指到处游荡,不务正业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他因没事干管理,东游西荡。”
吊儿浪荡
成语解释:浪荡:放浪。
形容散漫放浪。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牛全德与红萝卜》:“知道吗?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,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!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
成语解释:征:征战;荡:扫荡。
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成语出处: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闯荡江湖
成语解释:指奔走四方,在外谋生。
成语出处:清・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60回:“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,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。”
浪荡乾坤
成语解释:浪荡:同“朗朗”,明朗;乾坤:天地。
形容政治清明,天下太平。成语出处:元・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清平世界,浪荡乾坤,你怎么当街里打人。”
动荡不定
成语解释:荡:摇动。
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