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的成语(共169个)
特立独行
成语解释:特:独特;立:立身。
形容人的志行高洁,不同流俗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儒行》:“其特立独行,有如此者。”
遗世独立
成语解释:遗世:遗弃世间之事。
脱离社会独立生活,不跟任何人往来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飘飘乎,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”
超然独处
成语解释: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。《文选·宋玉<对楚王问>》:“宋玉曰:‘夫圣人瑰意琦行,超然独处,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!’”亦作“超然独立”。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君子……超然独立,卓然离世。
”。成语出处:《文选・宋玉<对楚王问>》:“宋玉曰:‘夫圣人瑰意琦行,超然独处,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!’”
超然独立
成语解释:见“超然独处”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君子……超然独立,卓然离世。”
无独有偶
成语解释:独:一个。
偶:一对。
不只一个;竟然还有配对的。成语出处:清・壮者《扫迷帚》:“闻简某系蜀人,而此女亦是蜀人,可谓无独有偶。”
金鸡独立
成语解释: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。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。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我是金鸡独立,要一足微长。”
独占鳌头
成语解释:鳌:传说中的大海龟、海鳖。
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;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、榜眼等人。状元跪在前面;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。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。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
独木难支
成语解释: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。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拉楞自欲坏,非一木所能支。”
独立王国
成语解释:指主权完整的国家。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,自行其是的地区、部门或单位。
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8章:“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,目的在于割据一方,形成独立王国。”
戛戛独造
成语解释:形容文章别出心裁,富有独创精神。
成语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・瓶水斋诗》:“诸联戛戛独造,真无一语拾人牙慧者。”
独门独户
成语解释:单独一家。
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我们独门独户的,就只这么一个靠得住的亲戚。”
独行独断
成语解释:同“独断独行”。
成语出处:郭希仁《从戎纪略》:“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‘四标’字样,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,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,调遣布置,独行独断。”
独是独非
成语解释:指不采纳众议,是与非自己说了算,独断专行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忠义传上・王义方》:“天子置三公,九卿……本欲水火相济,盐梅相成,然后庶绩咸熙,风雨交泰,亦不可独是独非,皆由圣旨。”
独清独醒
成语解释:独自清白,独自觉醒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渔父》:“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”
独行踽踽
成语解释: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。
成语出处:《诗唐・风杕杜》:“独行踽踽,岂无他人,不如我同父。”毛传:“踽踽,无所亲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