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ng的成语(共909个)
同盘而食
成语解释: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。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杨椿传》:“吾兄弟,若在家,必同盘而食,若有近行,不至,必待其还,亦有过中不食,忍饥相待。”
分甘同苦
成语解释:见“分甘共苦”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慕容俨传》:“俨犹申令将士,信赏必罚,分甘同苦,生死以之。”
同生共死
成语解释:生死与共,形容情谊极深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郑译传》:“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急此,何日忘之。”
猫鼠同眠
成语解释:猫同老鼠睡在一起。比喻官吏失职,包庇下属干坏事。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五行志一》:“龙朔元年十一月,洛州猫鼠同处。鼠隐伏象盗窃,猫职捕啮,而反与鼠同,象司盗者废职容奸。”
文理不通
成语解释: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。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选举志》:“况此等多不究义,唯攻帖书,文理既不甚通,名第岂可妄与?”
痛饮黄龙
成语解释:黄龙:即黄龙府,辖地在今吉林一带,为金人的腹了。
原指攻克敌京,置酒高会以祝捷。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岳飞传》:“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。飞大喜,语其下曰:‘直抵黄龙府,与诸君痛饮尔!’”
三尺童子
成语解释: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胡铨传》:“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则怫然怒。”
和光同尘
成语解释:和;同:一起;混同;光:荣耀;尘:尘俗。
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大同小异
成语解释:异:差异。
大体相同;稍有差异。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天下》:“大同而与小同异,此之谓小同异;万物毕同毕异,此之谓大同异。”
同心戮力
成语解释:指齐心合力。
成语出处:晋・袁宏《后汉纪・灵帝纪》:“太后新摄政,政之巨细,多委陈蕃、窦武,同心戮力,以奖王室。”
戮力同心
成语解释:戮力:合力;同心:齐心。
齐心合力。形容团结一致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成公十三年》:“昔逮我献公,及穆公相好,戮力同心,申之以盟誓,重之以昏姻。”
行同狗豨
成语解释:豨:猪。
人的行为丑恶,如同猪狗一样。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。亦作“行如禽兽”、“行若狗彘”、“行同犬彘”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墨翟《墨子・耕柱》:“伤矣哉!言称于汤文,行则譬于狗豨,伤矣哉!”
巧同造化
成语解释:巧:技巧,技艺;同:一样;造化:指宇宙的造物能力。
形容人的能力很大,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。成语出处: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!”
同舟共济
成语解释:同坐一条船过河;比喻同心协力;共同渡过难关。舟:船;济:渡水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孙武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。遇风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
吴越同舟
成语解释:吴越:指吴国人和越国人。
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。成语出处:先秦・孙武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