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an的成语(共1509个)
- 天外有天- 成语解释: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。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,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。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。亦作“山外有山”、“峰外有峰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敦煌曲・何满子四首》其四:“金河一去路千千,欲到天边更有天。” 
- 眉下添眉- 成语解释:在眉毛下面再画一道眉。比喻多余重复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四书评・大学》:“则第一章释‘明明德’,第二章释‘新民’,是本来已释过了,何必又释‘本末’?无乃眉下添眉耶?” 
- 天知地知- 成语解释:天知道,地知道。指人人都知道。亦指只有天知道,地知道,没有别人知道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杨梓《敬德不服老》第三折:“你须知咱名讳,尽忠心天知地知。” 
- 天大地大- 成语解释:形容极大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故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” 
- 天网恢恢- 成语解释: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。 - 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 
- 冰天雪地- 成语解释:冰雪漫天盖地。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蒋士铨《鸡毛房》诗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 
- 打开天窗说亮话- 成语解释:比喻无须规避,公开说明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‘打开天窗说亮话’,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,只要晚生出把力,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。” 
- 民以食为天- 成语解释:天: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。 
 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。指民食的重要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郦食其传》:“王者以民为天,而民以食为天。” 
- 桃李满天下- 成语解释: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;各地都有。桃李:桃树和李树;比喻老师教的学生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》:“令公桃李满天下,何用堂前更种花。” 
- 一朝天子一朝臣- 成语解释:指一个人上台,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・虏谍》:“万里江山万里尘,一朝天子一朝臣。” 
- 画蛇添足- 成语解释:画蛇时添上脚。喻指徒劳无益;多此一举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二》:“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?” 
- 吉人天相- 成语解释:吉人:有福气的善人;相:保佑;帮助。 
 好人能得到天的保佑。这是一种宿命论者的观点。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桃花女》:“你只管依着他去做,吉人天相,到后日我同女孩儿去贺你也。” 
- 抱恨终天- 成语解释:抱恨:怀着遗憾;终天:终生。 
 怀着极大的遗憾;一直到死。- 成语出处:元・姚燧《中书左丞李公家庙碑》:“吾不得以时丧先公,既抱恨于终天,今复弃养太夫人,而身先朝露……吾目不瞑泉下矣。” 
- 暴殄天物- 成语解释:暴:残害;殄:灭绝;天物: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。 
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。后指不知爱惜物品;随意毁坏糟蹋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今商王受无道,暴殄天物,害虐烝民。” 
- 别有天地- 成语解释:天地:风格或境界。 
 另外有一种境界。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。- 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诗《答山中人》诗: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,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