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an的成语(共1509个)
沧海桑田
成语解释:沧海:大海;桑田:种桑树的地;泛指农田。
大海变成农田;农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也作“桑田沧海”;又简称“沧桑”。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神仙传・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
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
成语解释:提高自身修养,理好家政,治理好所在的地区,最后使全国安宁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
天覆地载
成语解释:覆:盖;载:承受。
象天覆盖万物,地承受一切一样。比喻范围极广大。也比喻恩泽深厚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。”
天作之合
成语解释: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。形容婚姻美满称心。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大明》:“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”
天高地厚
成语解释:原形容天地的广大,后形容恩德极深厚。也比喻事情的艰巨、严重,关系的重大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脊。”
皇天后土
成语解释:皇天:古代称天;后土:古代称地。
指天地。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,主宰万物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天成地平
成语解释:成:成功;平:治平。
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帝曰:'俞!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,允治。万世永赖,时乃工。'《左传・文公十八年》:“舜臣尧,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
天下太平
成语解释: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。形容社会安定;秩序良好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仲尼燕居》:“言而覆之,礼也;行而乐之,乐也。君子力此二者,夫是天下太平也。”
乐天知命
成语解释:天:天命;天的意志;命:命运。
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;并安于自己的处境。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顺天应人
成语解释:应:适应,适合。
顺应天命,合乎人心。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革》:“天地革而四时成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,革之事大矣哉。”
贪天之功
成语解释:贪:贪图。
把天所成就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。现指抹杀群众或领导的力量,把功劳归于自己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窃人之财,犹谓之盗,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。”
天经地义
成语解释:经:道;原则;义:正理。
绝对正确;不能改变的道理。比喻理所当然;不可置疑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”
天怒人怨
成语解释:上天震怒;人民怨恨。形容作恶多端;激起普遍愤怒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求田问舍
成语解释:舍:房子。
多方购买田地,到处问询屋介。指只知道置产业,谋求个人私利。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登传》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。”
移天易日
成语解释:易:更换。
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齐王冏传》:“赵庶人听任孙秀,移天易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