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的成语(共442个)
量体裁衣
成语解释:量:计量。
根据自己的身体长短来裁衣服。比喻按具体情况办事。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张融传》:“今送一通故衣,意谓虽故,乃胜新也。是吾所著,已令裁减称卿之体。”
五体投地
成语解释:五体:头和四肢;投地:着地。
两手、两膝和头一起着地。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。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中天竺国传》:“今以此国君臣民庶,山川珍重,一切珍重,一切归属,五体投地,归诚大王。”
干啼湿哭
成语解释:干啼:没有眼泪地啼哭。
湿哭:有眼泪地啼哭。
无泪和有泪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。亦作“湿哭干啼”。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尉景传》:“景曰:‘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!’”
振领提纲
成语解释:提纲挈领。
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文学传・潘徽》:“总括油素,躬披缃缥,芟芜刈楚,振领提纲,去其繁杂,撮其指要,勒成一家,名曰《江都集礼》。”
芳兰竟体
成语解释:芳兰:兰草的香气;竟体:满身。
香气满身。比喻举止闲雅,风采极佳。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谢览传》:“览意气闲雅,视瞻聪明。武帝目送良久,谓徐勉曰:‘觉此生芳兰竟体。’”
整纷剔蠹
成语解释:谓整治纷乱,清除弊害。
成语出处:元・脱脱《辽史・韩德枢传》:“德枢请往抚字之,授辽兴军节度使。下车整纷剔蠹,恩煦信孚,劝农桑,兴教化,期月民获苏息。”
献替可否
成语解释:同“献可替否”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职官志》:“掌献替可否,奉陈规诲。”
放心解体
成语解释:指人心离散、瓦解。
成语出处:《墨子・尚贤下》:“是故以赏不当贤,罚不当暴,其所赏者已无故矣,其所罚者亦无罪,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。”“放”,一本作“攸”。
登高去梯
成语解释: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。表示已无退路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帅与之期,如登高而去其梯。”
提纲挈领
成语解释:抓住纲绳;提起衣领。比喻抓住要领;简明扼要。纲:鱼网的总绳;挈:提起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右下》:“善张网者引其纲,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。”
融为一体
成语解释:融合为整体。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;配合自然;如同一个整体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管仲《管子・七法》:“有一体之治,故能出号令,明宪法矣。”
冒名顶替
成语解释:冒:冒充。
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5回:“你走了便也罢,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,冒名顶替?”
衣不蔽体
成语解释:蔽:遮。
衣服破烂,连身子都遮盖不住。形容生活贫苦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,衣不蔽体,食不充口。”
啼饥号寒
成语解释:因饥饿寒冷而哭叫;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。”
怆然涕下
成语解释:怆然:伤感的样子。
伤感地涕泪流洒。成语出处:唐・陈子昂《登幽州古台》诗: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