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拼音索引
  4. J
  5. ju

ju的成语(共1139个)

  • 穴居野处

    xué yě chǔ

    成语解释:居住在山洞里;生活在原野上。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。穴:山洞;处:居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。”

  • 后来居上

    hòu lái shàng

    成语解释:居;处在。后来的人坐在了上面的位子。指后起的胜过先前的;后辈胜过前辈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汲郑列传》:“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,后来者居上。”

  • 寻章摘句

    xún zhāng zhāi

    成语解释: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;不作深入研究。也指写作时摘引、堆砌现成词句;缺乏创造性。寻:寻找;章:篇章;摘:摘抄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:“屈身于陛下,是其略也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

  • 声泪俱下

    shēng lèi xià

    成语解释:俱:都。
    一边诉说;一边哭泣。形容极其悲痛、哀伤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王彬传》:“音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”

  • 声色俱厉

    shēng sè

    成语解释:俱:全;都。
   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明帝纪》:“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:‘皇太子何以德称?’声色俱厉,必欲使有言。”

  • 一举两得

    liǎng dé

    成语解释:举:做事。
    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之复,以慰重迁之情。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

  • 蜂屯蚁聚

    fēng tún yǐ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索虏传》:“首尾逼畏,蜂屯蚁聚,假息旦夕,岂复能超蹈长河,以当堂堂之阵哉。”

  • 结党聚群

    jié dǎng qún

    成语解释:结:勾结,结交;党:朋辈,党羽;聚:聚合,纠集。
    勾结党羽和徒众。指聚众成势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谢灵运传》:“或轻死重气,结党聚群;或勇冠乡邦,剑客驰逐。”

  • 居安虑危

    ān lǜ wēi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居安思危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文五王传》:“龙舟所幸,理必利涉,然居安虑危,不可不惧。”

  • 决痈溃疽

    jué yōng kuì

    成语解释:痈:疮;溃:破;疽:痈疽。
    疮痈破开了。比喻事情的症结得到解决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柳世隆传》:“今乃举兵内侮,奸回外炽,斯实恶熟罪成之辰,决痈溃疽之日。”

  • 十行俱下

    shí háng xià

    成语解释: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。形容读书极快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简文帝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,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。”

  • 趑趄不前

    bù qián

    成语解释:迟疑畏缩;不敢向前(趑趄: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。
    )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纪》:“距义阳百余里,众以魏军盛,趑趄莫敢前。”

  • 居高临下

    gāo lín xià

    成语解释:居:处在;临:面对。
    处于高处;俯视下方。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、地位。也比喻高高在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・财安王》:“缴山立栅,分为数处,居高临下,隔水为营。”

  • 据理力争

    lǐ lì zhēng

    成语解释:据:依据;按照。
    依据正确的道理;尽力争取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・阳固传》:“崇虽贵盛,固据理不挠,谈者欣焉。”

  • 无所畏惧

    wú suǒ wèi

    成语解释:畏惧:害怕。
    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形容什么也不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董绍传》:“此是绍之壮辞,云巴人劲勇,见敌无所畏惧,非实瞎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