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的成语(共1139个)
- 龙蟠虎踞- 成语解释:象龙盘着,象虎蹲着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特指南京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'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'” 
- 春兰秋菊- 成语解释:春天的兰花;秋天的菊花;各自在自己开花的季节显示出秀美。比喻各擅其美;各有所长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歌・礼魂》:“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古语云:春兰秋菊,各一时之秀也。” 
- 前倨后恭- 成语解释:先前态度傲慢;后来恭敬有礼。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苏秦列传》:“苏秦笑谓其嫂曰:‘何前倨而后恭也?’” 
- 居安思危- 成语解释:居:处在。 
 处于安全的环境;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’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
- 举足轻重- 成语解释: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 
- 悲欢聚散- 成语解释:悲:悲哀;欢:欢乐;聚:团聚;散:离散。 
 泛指人世间悲与欢、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。- 成语出处: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・四德记・友饯冯商>》:“且痛饮琼浆百盏,何苦惜分离,这悲欢聚散,元无定期。” 
- 人存政举- 成语解释: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,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。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 
- 举一反三- 成语解释:反:类推。 
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;能够由此及彼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
- 具体而微- 成语解释:具体:大体具备;微:微小。 
 内容大体具备;但布局、规模较小些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子夏、子游、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,冉牛、闵子、颜渊则具体而微。” 
- 来者不拒- 成语解释: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往者不追,来者不拒。” 
- 轻而易举- 成语解释:轻:轻松;举:向上托。 
 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。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宋・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 
- 玉石俱焚- 成语解释:俱:全部;都;焚:烧。 
 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。比喻好的坏的、贵的贱的一起毁灭。也作“玉石同焚”。-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胤征》:“火焱昆冈,玉石俱焚。” 
- 离群索居- 成语解释:索:单独;居:起居;生活。 
 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吾离群而索居,亦已久矣。” 
- 举国若狂- 成语解释:举:全;狂:疯狂。 
 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;纵情欢乐不能自已;都像疯狂了似的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杂记下》:“子贡观于蜡。孔子曰:‘赐也乐乎?’对曰:‘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知其乐也。’” 
- 物以类聚- 成语解释:类:同一类。 
 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;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。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