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ng的成语(共703个)
静中思动
成语解释:静:平静,静止;动:变动。
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。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一时忽然静中思动,因命牡丹、兰花众仙子看守洞府,去访百草仙子,不意适值外出。”
洞天福地
成语解释:道家指神道居处。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重建紫霄观记》:“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,其说不知所从起,往往所在而有。”
旭日东升
成语解释: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。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。旭日:早晨刚出来的太阳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匏有苦叶》:“緇緇鸣雁,旭日始旦。”
冬温夏凊
成语解释:凊:凉。
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本指人子孝道。现亦泛称冬暖夏凉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辰省。”
待时而动
成语解释:等待时机然后行动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,何不利之有?”
江东父老
成语解释:江东: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。
故乡父兄之辈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山摇地动
成语解释:山和地都在动摇。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五行志五》:“大明六年七月甲申,地震,有声自河北来,鲁郡山摇地动。”
按甲不动
成语解释:甲:铠甲,古代战士的护身衣,引申为甲士,借指军队。
使军队暂不行动,以待时机。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章昭达传》:宝应数挑战,昭达按甲不动。
劳民动众
成语解释: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。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晋书・高祖纪》:“纪年之挽粟飞刍,继日而劳民动众,常烦漕运,不给供须。”
动静有法
成语解释:动:行动;静:静处;法:法则。
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。指行动合乎规范。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后妃传赞》:“清闲贞静,守节整齐,行已有耻,动静有法,是谓妇德。”
洞中肯綮
成语解释:观察敏锐,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韩性传》:“郡之良二千石,政事有所未达,辄往咨访,性从容开导,洞中肯綮,裨益者多。”
洞见其奸
成语解释: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
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。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许衡传》:“李林甫妒贤嫉能,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。”
洞烛其奸
成语解释:洞烛:洞察;洞悉。
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力强;看问题敏锐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董传策传》:“(严)嵩稔恶误国,陛下岂不洞烛其奸!”
东西易面
成语解释:指东西方向颠倒。后比喻是非颠倒,视听淆乱。
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新书・审微》:“事之適乱,如地形之惑人也,机渐而往,俄而东西易面,人不自知也。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,悲一跬而缪千里也。”
动如脱兔
成语解释:比喻行动敏捷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