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ng的成语(共703个)
牵一发而动全身
成语解释: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。
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上大学士书》:“故事何足拘泥?但天下事,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,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。”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
成语解释: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
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
成语解释: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、酝酿的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
成语解释: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,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。比喻世事变化,盛衰无常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大先生,‘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’!就像三十年前,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,我是亲眼看见的。”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
成语解释: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,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。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诗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”
遇文王施礼乐,遇桀纣动干戈
成语解释:文王:周文王;桀:夏桀;纣:商纣。
指碰到好人以礼相待,遇到坏人以武相待。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48卷:“遇文王兴礼乐,遇桀纣呈干戈。”
栋梁之材
成语解释: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赏誉》:“庾子嵩目和峤,森森如千丈松,虽磊砢有节目,施之大厦,有栋梁之用。”
画栋雕梁
成语解释: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。
成语出处: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画栋雕梁,高楼邃阁,不可胜计。”
惊心动魄
成语解释:原指作品文辞优美;使人感受极深;震动极大。后形容令人震惊、感动、紧张之极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钟嵘《诗品》上卷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惊天动地
成语解释:惊:惊动;动:震撼。
惊动上天;震动大地。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垅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地动山摇
成语解释: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。形容地震;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。
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东倒西歪
成语解释: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稳;或位置不正;倾斜欲倒的样子。也形容杂乱无章。
成语出处:元・萧德祥《杨氏女杀狗劝夫》:“他两个把盏儿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东倒西歪。”
东张西望
成语解释:这里那里地到处看。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,一心只想丈夫回来,此时经常走向前楼,在帘内东张西望。”
东鳞西爪
成语解释: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;那里露一只爪;不见全貌。现比喻零碎散乱、不全面。
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二节:“以上所引,虽东鳞西爪,语焉不详。”
静极思动
成语解释:指生活平静到了极点,就希望有所改变。亦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,便会向动的方向转化。
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“正是静极思动,阴尽生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