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牛鼓簧
- 拼音
- duì niú gǔ huáng
- 注音
- ㄉㄨㄟˋ ㄋㄧㄡˊ ㄍㄨˇ ㄏㄨㄤˊ
- 情感
- 贬义成语
- 繁体
- 對牛鼓簧
- 近义词
- 对牛弹琴
更新:2025-10-30 14:01
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齐物论》“彼非所明而明之,故以坚白之昧终”晋・郭象注:“是犹对牛鼓簧耳,彼竟不明,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。”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讥讽别人。
鼓簧,吹笙。“对牛鼓簧”犹“对牛弹琴”。见“对牛弹琴”条。
此处所列为“对牛弹琴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牟子(?∼公元79年),本名牟融,东汉人,熟读经史百家,并精通佛理,许多儒家学者都向他请教有关佛学的问题。不过牟子在对儒家学者讲解佛理时,总是引用儒家的经书来作说明,有人问:“您说佛家经典那么多,内容广博深厚,为什么不用佛经讲解呢?”牟子答道:“你们对儒家经典的内容很熟,如果我引用儒家经典解释佛理,你们很容易就能了解。反之,我若是引用佛典,就像对瞎子说各种漂亮颜色,对聋子演奏音乐,一点帮助也没有。就是师旷那样的音乐大师,无论技艺多么精巧,也不能弹奏没有琴弦的琴;狐貉的皮毛虽然暖和,但也不能温暖没有生气的死人。例如春秋鲁国的公明仪,有一次看见一头牛在吃草,就弹琴给牠听,可是不管旋律多悦耳动听,牛却充耳不闻,自顾著吃草,这是因为人类的音乐不适合给牛听。后来他改弹出蚊虻鼓翅声、落单小牛的悲鸣声,牛就立刻停止吃草,摇著尾巴,竖起耳朵,徬徨不安地聆听。我引用儒家经典来讲解佛理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”由典源看来,牟子举公明仪为牛弹琴的故事时,并没有贬抑牛的意思,只是就事论事,说明自己的用意。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“对牛弹琴”,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