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
- 拼音
- bì qí ruì qì , jī qí duò guī
- 注音
- ㄅㄧˋ ㄑㄧˊ ㄖㄨㄟˋ ㄑㄧˋ , ㄐㄧ ㄑㄧˊ ㄉㄨㄛˋ ㄍㄨㄟ
- 情感
- 中性成语
- 繁体
- 避其銳氣,擊其惰歸
- 近义词
- 避实击虚
更新:2025-10-31 16:00
先秦・孙武《孙子・军争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”
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一种战争计谋。
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孙子说的‘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’,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,以求减杀其优势。”
公元前684年,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,鲁庄公率军在长勺迎敌,两军相遇,齐军擂起战鼓,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为避其锐气没有擂鼓。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,鲁军才第一次擂鼓。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齐军。
避开敌军初征时的旺盛斗志,待其松懈返回时再予攻击。《孙子・军争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。此治气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