贬义成语(共7379个)
上烝下报
成语解释:烝: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;报: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。
泛指男女乱伦。成语出处:《左传;、・桓公十六年》:“卫宣公烝于夷姜,生急子,属诸右公子。”《左传・宣公三年》:“文公报郑子之妃,曰陈妫,生子华、子臧。”
牵丝攀藤
成语解释:比喻东拉西扯地攀附。
成语出处:唐弢《尺素书》:“出版过有关鲁迅的书籍,而后牵丝攀藤,将自己打扮成独一无二的‘鲁迅专家’。”
以莛叩钟
成语解释:莛:草茎。
原意是钟的音量大,用草茎去敲,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。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。成语出处:汉・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以蠡测海,以莛撞钟,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。”
以聋辨声
成语解释:用聋的耳朵辨别声音。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修身》:“不是师法,而好自用,譬之是犹以盲辨色、以聋辨声也,舍乱妄无为也。”
世扰俗乱
成语解释:社会骚乱,风气败坏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治期》:“世扰俗乱,灾害不绝,遂以破国亡身灭嗣。”
石崇斗奢
成语解释:石崇:晋朝人名。
石崇与王恺比赛奢侈。形容奢侈浪费。衣赭关木
成语解释:赭:赤褐色的囚衣;关:禁闭;木:刑具。
指服刑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魏其,大将也,衣赭衣,关三木。”
赍志而没
成语解释:赍:怀抱着,带着;殁:死。
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江淹《恨赋》:“赍志没地,长怀无已。”
以狸饵鼠
成语解释:狸:猫。
捉老鼠用猫作诱饵。比喻事必无成。成语出处:先秦・商鞅《商君书・农战》:“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,则如以狸饵鼠尔,必不冀矣。”
世道浇漓
成语解释:世道:社会风气;浇漓:人情淡薄。
社会人情冷漠刻薄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随感录・人心很古》:“慷慨激昂的人说:‘世道浇漓,人心不古。’”
穴见小儒
成语解释:穴:洞孔;穴见:一孔之见。
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。成语出处:清・江藩《汉学师承记》第六卷:“耳听小士,穴见小儒,不知五五之开方。”
驴生笄角
成语解释:笄: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。
驴子长角。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做哥的才入门便嗔便骂。做嫂嫂的又道是,你发迹,瓮生根驴生笄角。”
佶屈聱口
成语解释:佶屈:曲折、不通顺;聱口:不顺口。
形容文句艰涩,不通顺畅达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王阳明礼赞》:“佶屈聱口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,只徒糜费时日。”
吕武操莽
成语解释:吕雉、武则天、曹操、王莽的合称。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。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复金山中华会馆书》:“即不爱皇,即不爱国,亦当爱身家,其忍听吕武操莽为我写卖奴契也?”
潜窃阳剽
成语解释: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方孝孺《答张廷璧书》:“今天下学者靡靡焉,惟习之所同;潜窃阳剽,无所顾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