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见犹怜
- 拼音
- wǒ jiàn yóu lián
- 注音
- ㄨㄛˇ ㄐㄧㄢˋ ㄧㄡˊ ㄌㄧㄢˊ
- 情感
- 褒义成语
- 繁体
- 我見猶憐
- 近义词
- 楚楚动人
南朝・宋・虞通之《妒记》:“阿子,我见汝亦怜,何况老奴。”
复句式;作定语;含褒义。
此即吾家小主妇耶?我见犹怜,何怪子魂思而梦绕之。(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巧娘》)
晋朝时期,大将军桓温平定蜀地,娶李势女儿为妾。桓温老婆十分忌妒,知道后立即前往蜀地李的住所,拔刀像要杀了她。看见李在窗口梳头,姿貌十分端庄秀丽,神色自若,慢慢地向桓妻走来,桓妻丢下刀说:“我见汝亦怜,何况老奴。”
我见了尚且觉得怜爱。形容女子举止端庄、容貌美丽,惹人怜爱。语本南朝宋・虞通之《妒记》。
[1]平蜀,以李势女为妾,郡主凶妒,不即知之。后知,乃拔刃往李所,因欲 [2]之。见李在窗梳头,姿貌端丽,徐徐 [3], [4]向主,神色 [5],辞甚凄惋。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:「 [6],我见汝亦 [7],何况老奴!」遂善之。
[1]温:桓温(公元312~378),字元子,晋谯国龙亢(今安徽怀远)人。初拜驸马都尉,定蜀,攻前秦,因破姚襄有功,官至大司马,为东晋重要权臣、军事家。
[2]斫:音zhuó,用刀砍杀。
[3]结发:扎发髻。
[4]敛手:拱手,表示恭敬。敛,音ㄌ一àn。
[5]闲正:娴静从容,不慌张。
[6]阿子:晋人称儿女的语词。此处用以表示对李势女的亲暱。
[7]怜:爱、疼惜。
南朝宋・虞通之的《妒记》是一本记载两晋时期妒妇事迹的书,内容主要在记述妒妇阻止丈夫纳妾,并且限制丈夫与人交往等行为。《世说新语・贤媛》刘孝标注引录了其中一则故事,内容记述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出兵讨伐当时为十六国之一的成汉(即后蜀),当时后蜀的政局情势不稳定,再加上君主李势荒淫无道,使得国家更见衰弱,桓温因此亲自率兵,直取后蜀都城。桓温在平定蜀国之后,将李势的女儿纳为妾(《世说新语・贤媛》的说法则是李势的妹妹)。桓温的妻子个性凶悍,又爱忌妒,当她知道桓温纳李势之女为妾后,便拿出刀子往李女的居所走去,想要砍杀她。进入住所后,看见李女正在窗前梳头,姿态端庄,容貌美丽,慢条斯理地扎著头发。这时,李女看见南康公主,便恭敬地向她拱手行礼,神色从容坚定,话语之中充满极度哀伤。见到这种情状,南康公主丢掉手中的刀,上前抱住李女说:“我见了你,都还不免起了怜爱之心,更何况是那个老家伙(桓温)呢!”最后李女得到了南康公主的善待。“我见犹怜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出来,用以形容女子举止端庄、容貌美丽,惹人怜爱。
语义形容女子容貌美丽,惹人怜爱。
①那位女孩我见犹怜,难怪儿子会日夜思恋。
②人们总说她美貌非凡,今日一见,果真是我见犹怜。
③那少女风情万种,我见犹怜的倩影,至今让人魂牵梦萦。
④亭亭玉立的她,加上那深情款款的眼神,怎不教人我见犹怜?
⑤那位女演员在许多剧里扮演的角色,每每带给观众我见犹怜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