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汉字
- 
							銒						
- 读音
- xíngㄒ一ㄥˊ
- 部首
- 金字旁
- 笔画
- 14画
- 结构
- 左右结构
- 五笔
- 
							QFTF						
- 繁体
- 
														銒													
- 部首笔画
- 8
- 部外笔画
- 6
- 仓颉
- CMJJ
- 郑码
- PAAE
- 四角
- 81140
- 统一码
- 9292
- 笔顺
- 
														撇、捺、横、横、竖、捺、撇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横、横、竖													
- 异体字
- 㐩㼛鈃鋞
- 更新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銒xíng(ㄒ一ㄥˊ)
⒈  古代的一种酒器,似钟,颈长。
⒉  古通“鉶”,古代盛羹的器皿。
⒊  古同“鋞”,温器。
⒋  古代称井陘山为“銒山”。
统一码
銒字UNICODE编码U+9292,10进制: 37522,UTF-32: 00009292,UTF-8: E9 8A 92。
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相关字词
兴
				、刑
				、姓
				、幸
				、星
				、杏
康熙字典
銒【卷十四】【金部】
似鍾而頸長。从金幵聲。戶經切
说文解字注
(銒)佀鍾而長頸。鍾俗本作鐘。今從宋本。鍾者、酒器。見下。此以相聯爲文矣。用此知古酒鍾有腹有頸。葢大其下小其上也。从金。幵聲。戸經切。古音當在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