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字结尾的成语(共44个)
披发缨冠
成语解释:谓不及束发冠戴,只系缨于颈。比喻急于救援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今有同室之人斗者,救之,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。
”。木猴而冠
成语解释: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。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。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。
濯缨弹冠
成语解释:濯缨:洗涤帽缨;弹冠:弹去帽子上的灰尘。
比喻准备出仕。白面儒冠
成语解释:犹白面书生。指只知读书,阅历少,见识浅的读书人。有时含贬义。亦泛指读书人。
植发穿冠
成语解释:犹植发冲冠。
沐猴冠
成语解释:同“沐猴而冠”。宋 刘过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未必古人皆是,未必今人俱错,世事沐猴冠。
”。虎而冠
成语解释:冠:把帽子戴在头上。
比喻生性残虐的人。李下不整冠
成语解释:在李树下,不可以举手调整冠帽。比喻避开嫌疑。又作“李下不正冠”。
履虽新不为冠
成语解释:鞋子虽新也不能当帽子用。旧时比喻君臣、贵贱有别,不可混同。
新沐者必弹冠
成语解释:沐:洗头发,刚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把帽子上的尘土弹去。
比喻人要洁身自好。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
成语解释:王:汉代王吉;贡:贡禹;弹冠:拂去冠上的灰尘。
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,取舍一致。也指一人得官,同类相庆。被发缨冠
成语解释:来不及将头发束好,来不及将帽带系上。形容急于去救助别人。
年方弱冠
成语解释:弱冠:指男子二十岁。
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。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。神武挂冠
成语解释:南朝梁陶弘景“家贫,求宰县不遂。永明十年,脱朝服挂神武门,上表辞禄”。见《南史 隐逸传下 陶弘景》。后以“神武挂冠”指辞官隐居。
发植穿冠
成语解释: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