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44个)

  • 怒发

    chōng guàn nù fà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极为愤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郑畋传》:“而畋冲冠怒发,投袂冶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

  • 三军

    yǒng guàn sān jūn

    成语解释:冠:位居第一;三军:春秋时大国分中、上、下或中、左、右三军;这里是军队的总称。
    指全军。英勇过人;全军第一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。”

  • 李戴

    zhāng guān lǐ dài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    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。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・张公帽赋》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。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。’”

  • 轩鹤

    xuān hè guàn hóu

    成语解释:乘轩之鹤,戴帽之猴。比喻滥厕禄位、虚有其表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》之一:“池鱼幕燕依栖浅,轩鹤冠猴宠渥新。”

  • 相庆

    tán guān xiāng qìng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。
    掸去帽子上的尘土;表示庆贺。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;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。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。也形容坏人得意;准备登台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王吉传》:“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,言其取舍也。”

  • 济济

    yī guān jǐ jǐ

    成语解释:济济:美好貌。
    形容服饰华丽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12出:“自来不识恁底,平日我衣冠济济。”

  • 扫地

    yī guān sǎo dì

    成语解释:扫地:比喻破坏无余。
    指人不重名节,丧尽廉耻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文天祥《留远亭》诗序:“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。衣冠扫地,殊不可忍!”

  • 毁冕,拔本塞源

    liè guān huǐ miǎn , bá běn sāi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;本:树根。
    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,夺取王位的代称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

  • 沐猴

    mù hóu guàn miǎn

    成语解释: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。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。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石君宝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岂不闻财上分明大丈夫,不由咱生嗔怒,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。”

  • 天下

    jiǎ guàn tiān xià

    成语解释:甲冠:第一。
    称雄天下。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,无与伦比。

  • 补履

    yǐ guān bǔ lǚ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;履:鞋子。
    用帽子补鞋。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贾谊论》:“履虽鲜不如于枕,冠虽敝不以苴履。”

  • 归去

    guà guān guī qù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,这里指官帽。
    把官帽取下挂起来。比喻辞官回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逢萌传》:“时王莽杀其子宇,萌谓友人曰:‘三纲绝矣!不去,祸将及人。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,将家属浮海,客于辽东。”

  • 归隐

    guà guān guī yǐn

    成语解释:冠:帽子,官帽。
    把官帽取下挂起来。比喻辞官归隐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理水》:“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饼,极口叹赏它的清香,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,去享这样的清福。”

  • 而去

    guà guān ér qù

    成语解释:冠:官帽。
    指辞去官职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逢萌传》:“时王莽杀其子宇,萌谓友人曰:‘三纲绝矣!不去,祸将及人。’即解冠挂东都城门,归,将家属浮海,客于辽东。”

  • 枭獍

    yī guān xiāo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,獍是吃父的恶兽。旧时比喻不孝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七:“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