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5个)

  • 抓耳

    zhuā ěr náo sāi

    成语解释: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。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。(挠、抓:搔)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大郎听罢,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。”

  • 不屈

    bù náo bù q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,表现十分顽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天华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:“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,与外族战,与土番战,与寒暑战,卒能斩荆披棘。”

  • 不折

    bù náo bù zhé

    成语解释:不弯曲,不屈服。形容节操刚正,意志坚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刘炎《迩言》:“夫观钱塘江潮,犹猛士之肝胆决裂,义士之怒发冲冠。观仙都天柱,犹直臣之气,不挠不折,社稷之佐,拓地擎天。”

  • 百爪

    bǎi zhǎo náo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。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,心神不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14章:“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,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——百爪挠心。”

  • 必不

    bì bù náo běi

    成语解释:挠北:败北,作战失败。
    必定不会失败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忠廉》:“若此人也,有势则必不自私矣,处官则必不为污矣;将众则必不挠北矣。”

  • 抓心

    zhuā xīn náo gā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十分难受。

    成语出处:关庚寅《“不称心”的姐夫》:“妈妈急得抓心挠肝,想去看看吧,工作脱不开。”

  • 以指

    yǐ zhǐ náo fèi

    成语解释:挠:搅。
    用手指搅开水。比喻不自量力,一定失败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议兵》:“以桀诈尧,譬之若以卵投石,以指挠沸。”

  • 挝耳

    zhuā ěr náo sāi

    成语解释:挝:敲击。
    抓抓耳朵,搓搓脸颊。形容窘迫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9回:“那李瓶儿挝耳挠腮,一头撞在地下,哭的昏过去。”

  • 撧耳

    juē ěr náo sāi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你这般撧耳挠腮,可又便怎生。”

  • 凶恣

    xiōng zì náo fǎ

    成语解释:挠:扰乱。
    任意凶横,扰乱法令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许尧佐《柳氏传》:将军沙吒利凶恣挠法,凭恃微功,驱有志之妾,干无为之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