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5个)

  • 必敬

    bì gōng bì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必:一定;十分;恭:有礼貌;敬:尊敬;有礼貌地对待。
    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;也作“毕恭毕敬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。”

  • 下士

    qiān gōng xià shì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始兴王伯茂传》:“伯茂性聪敏,好学,谦恭下士。”

  • 洗耳

    xǐ ěr gōng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;恭:恭敬地。
   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请大王试说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听。”

  • 毕敬

    bì gōng bì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五:“军长为李玉堂,一山东大汉,抵军部时,在门外相迎,毕恭毕敬。”

  • 桑梓

    jìng gōng sāng zǐ

    成语解释: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。”

  • 作揖

    dǎ gōng zuò yī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礼节,弯身抱拳,上下摆动,表示恭敬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因记往事》:“嗟乎!平居无事,只解打恭作揖,终日匡坐,同于泥塑。”

  • 敬敬

    gōng gōng jìng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3卷:“安住见说是丈人,恭恭敬敬唱了个喏。”

  • 温良

  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

    成语解释:温:温和;良:善良;恭:恭敬;俭:节制。
    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,泛指态度谦恭,举止文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
  • 温良俭让

  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

    成语解释:原意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这五种美德。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。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
  • 克让

    yǔn gōng kè ràng

    成语解释:允:诚信;克:能够;让:谦让。
    既诚敬又谦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尧典》:“允恭克让。”

  • 虚己

    qiān gōng xū jǐ

    成语解释:虚己:谦虚,虚心。
    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就是待那同僚,却也谦恭虚己,百凡从事。”

  • 安详

    ān xiáng gōng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安静、细心、谦恭、敬重,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小说・嘉言》:“教育小儿,先要安详恭敬。”

  • 前倨

    hòu gōng qián jù

    成语解释:倨:傲慢。
    以前态度傲慢,后来恭敬有礼。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孙仁孺《东郭记・殆不可复》:“这的是舔痔吮痈,后恭前倨,奴颜婢膝。”

  • 安祥

    ān xián gōng jìng

    成语解释: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:安定而不轻躁,详审而不疏率,表现要谦恭,心里要有所敬畏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小学・嘉言》:教小儿,先要安祥恭敬。

  • 垂手

    chuí shǒu gōng lì

    成语解释:垂:低下;垂手:表示恭敬。
    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武松演义》第十回:“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,看见施福、施寿还是垂手恭立,便招呼道:‘贵家院为何不去?我没事了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