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在中间的成语(共166个)
尧鼓舜木
成语解释:尧、舜: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;鼓:谏鼓;木:箴木。
尧门旁设谏鼓,舜门外置箴木。形容君主贤明,能随时接受意见,听取忠告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褚亮传》:尧木纳谏,舜木求箴。
击壤鼓腹
成语解释:原谓人民吃得饱,有余闲游戏。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马蹄》:“夫赫胥氏之时,民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”
对牛鼓簧
成语解释:见“对牛弹琴”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齐物论》“彼非所明而明之,故以坚白之昧终”晋・郭象注:“是犹对牛鼓簧耳,彼竟不明,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。”
摇唇鼓吻
成语解释:耍嘴皮,嚼舌头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盗跖》:多辞缪说,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,以迷天下之主。
谏鼓谤木
成语解释:谏鼓: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,让百姓击鼓进谏;谤木: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,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。
指广开言路,听取各方意见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故尧置敢谏之鼓,舜立诽谤之木。”《后汉书・杨震传》:臣闻尧舜之时,谏鼓谤木,立之于朝。
击鼓鸣金
成语解释: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,击鼓则进,鸣金则退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三回:“张辽可使击鼓鸣金,许褚可使牧羊放马。”
钟鼓馔玉
成语解释:谓鸣钟鼓,食珍馐。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将进酒》诗:“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”
败鼓之皮
成语解释:败:破旧。
破鼓皮可作药材。比喻虽微贱,却是有用的东西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暮鼓朝钟
成语解释:见“暮鼓晨钟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》:“暮鼓朝钟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”
扯鼓夺旗
成语解释:形容作战勇敢。
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三折:“统雄兵劈面相持,驱貔虎扯鼓夺旗。”
擂鼓筛锣
成语解释:擂鼓:急击鼓。
筛锣:敲锣。
敲锣打鼓。形容大声吵闹。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。成语出处:元・杜仁杰《耍孩儿・庄家不识构阑》曲:“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,往下觑却是人旋窝。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,又不是迎神赛社,不住的擂鼓筛锣。”
蛙鸣鼓吹
成语解释:鼓吹: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。
两部器乐合奏。一般指蛙鸣。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。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孔稚珪传》:门庭之内,草莱不剪,中有蛙鸣,或问之曰:‘欲为陈蕃乎?’稚珪笑曰:‘我以此当两部鼓吹,何必期效仲举。’
蛙鼓虫吟
成语解释:各类蛙虫和鸣,如同有人唱歌、有人伴奏般。
紞鼓留公
成语解释:形容地方官吏有政绩,深受百姓爱戴。
成语出处:晋书・邓攸传:攸在郡刑政清明,百姓欢悦,为中兴良守。后称疾去职。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,攸去郡,不受一钱。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,不得进,攸乃小停,夜中发去。吴人歌之曰:“紞如打五鼓,鸡鸣天欲曙。邓侯拖(一作挽)不留,谢令推不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