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在中间的成语(共61个)
徵名责实
成语解释:徵:考察;责:求。
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,就其言而观其行,以求名实相符。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宣帝纪》:方欲杖兹舟楫,委成股肱,徵名责实,取宁多士。
循名责实
成语解释: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;使得名实相符。循:依着;责:求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定法》:“术者,因任而授官,循名而责实。”
求全责备
成语解释:责:要求。
备:完备;齐全。
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;必须十全十美;完美无缺才行。成语出处:宋・刘克庄《后村全集》:“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,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。”
按名责实
成语解释:按照事物名称,要求与实相符。
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》:“夫求才贵广,考课贵精。求广在于各举所知,长吏之荐择是也;考精在于按名责实,宰臣之序进是也。”
征名责实
成语解释: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,就其言而观其行,以求名实相符。亦作“循名责实”。
成语出处:《陈书宣帝纪》:“方欲仗兹舟楫,委成股肱,征名责实,取宁多士。”
罚不责众
成语解释:罚:惩罚;责:责罚;众:多数人。
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,但很多人都那样干,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回:“况罚不责众,如果主意都不承旨,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。”
法不责众
成语解释:责:责罚;众:多数人。
指某种行为即使应受到法律的惩罚,但很多人都那样干,也就不好惩罚了。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38回:“大家一议论,法不责众,全走了。”
严于责己,宽以待人
成语解释: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。
成语出处:《忆邓拓・邓拓和人民日报》:“老邓总是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主动承担责任,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。”
躬自厚而薄责于人
成语解释:躬:自身;责:责备,责问。
多严于律己,少苛求别人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’”
文责自负
成语解释:作者对其发表的文章所产生的影响和问题负全责。
成语出处:梁遇春《醉中梦话(一)》:“梦里未必说话,醉中梦话云者,装糊涂,假痴聋,免得‘文责自负’云尔。”
罪责难逃
成语解释:因为犯罪,在法律上应承担的责任是难以逃却的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守仁《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》:“若其因循玩愒,隳绩废事,非独自败坏,抑且罪责难逃。”
揽名责实
成语解释: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。
成语出处:汉・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・考功名》:“有益者谓之公,无益者谓之烦,揽名责实,不得虚言。”
春秋责备贤者
成语解释:春秋:孔子修订《春秋》书;贤者:指才德兼备的人。
指《春秋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,严格要求。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太宗纪赞》:“然《春秋》书中,常责备贤者,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,莫不叹息于斯焉。”
西邻责言
成语解释:西邻:西部的邻国;责言:问罪的话。
原指秦国(在西)向晋国(在东)问罪。后泛指别人的责备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十五年》:“西邻责言,不可偿也。”
控名责实
成语解释:控:引;责:求。
使名声与实际相符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太史公自序》:“若夫控名责实,参伍不失,此不可不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