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在中间的成语(共80个)
计功补过
成语解释:计:考定。
过失。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。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元帝纪》:“齐恒先有匡周之功,后有来项之罪,君子计功补过。”
拆西补东
成语解释:见“拆东补西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寒山《诗》:“虽乃得如斯,有为多患累,与道殊悬运,拆西补东尔。”
割肉补疮
成语解释: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。
成语出处:谷斯范《新桃花扇》第三一回:“老师相不必犹这些,依我看,不是‘割肉补疮’,而是‘调度有方’。”
退思补过
成语解释:退思: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;过:过失,错误。
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,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林父之事君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社稷之卫也,若之何杀之?”
牵萝补屋
成语解释:萝:女萝,植物名。
拿藤萝补房屋的漏洞。比喻生活贫困,挪东补西。后多比喻将就凑合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佳人》诗:“侍婢卖珠回,牵萝补茅屋。”
无补于时
成语解释:时:时势。
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舜钦《答杜公书》:“今虽能涬然引去,无补于时,亦安是以为嘉事。”
拘挛补衲
成语解释:拉扯牵引,缝补缀合。比喻文章用事过多,反成弊害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钟嵘《诗品・总论》:“遂乃句无虚语,语无虚字,拘挛补衲,蠹文已甚。”
拾遗补阙
成语解释: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。采录遗逸的事迹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上之不能纳忠效信,有奇策才力之誉,自结明主;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,招贤进能。”
损有余补不足
成语解释:减少多余的,补充欠缺的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食货志上》:“取于有余以供上用,则贫民之赋可损,所谓损有余补不足。”
移东补西
成语解释:用之方面的钱、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。比喻只求暂时应付,不作长久打算。
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论裴延龄奸蠹书》:“移东就西,便为课续。取此适彼,遂号羡余。”
救过补阙
成语解释:阙:同“缺”,不足,缺点。
挽救过错,弥补不足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潘岳传》:“故箴规之兴,将以救过补阙,然犹依违讽喻,使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自诫。”
炼石补天
成语解释:炼: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。
古神话,相传天缺西北,女娲炼五色石补之。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,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,断鳌足以立四极。”
浴日补天
成语解释: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。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。也形容伟大的功业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览冥训》:“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。”又《山海经・大荒南经》:有羲和之国,有女子名曰羲和,方日浴于甘渊。
笔补造化
成语解释: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的不足。形容笔墨的作用大,笔力高超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贺《高轩过》:二十八宿罗胸中,元精耿耿贯当中。殿前作赋声摩空,笔补造化天无功。
丰年补败
成语解释:丰:丰富,丰厚;败:雕残,衰落。
以丰年补歉年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谷梁赤《谷梁传・庄公二十八年》:“古者税什一,丰年补败,不外求而上下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