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在中间的成语(共85个)
对牛弹琴
成语解释: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;白费口舌(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(主要讥讽说话的人);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;对外行人说内行话。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。
成语出处:汉・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硝烟弹雨
成语解释:硝烟:爆炸后产生的烟雾,指战争;弹:子弹。
硝烟浓密,子弹如雨。形容战场炮火非常激烈。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3回:“那些日军刚离了硝烟弹雨之中,倏进了酒绿灯红之境。”
冯驩弹铗
成语解释: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。
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薛邑闻歌,揖冯驩于弹铗;夷门命驾,顾侯嬴于抱关。”
见弹求鹗
成语解释:见“见弹求鸮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辛未会试程策》:“是以见弹求鹗,或欲速而不达;投珠抵鹊,或见小而妨大。”
吹弹得破
成语解释:好象吹一吹、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。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。
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,张生有福也呵!”
枪林弹雨
成语解释:枪杆像树林;子弹像下雨。形容战斗激烈;炮火密集的战场。
成语出处:清・孙雨林《皖江血》:“此时人心一半改,结局真难测。且画策,枪林弹雨,木坏山颓,江城付劫灰。”
明珠弹雀
成语解释:用珍珠打鸟雀。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。
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太玄・唐》:“明珠弹于飞肉,其得不复。测曰:明珠弹肉,费不当也。”
隋珠弹雀
成语解释:隋珠: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,即隋侯的明月珠。
用夜明珠去弹鸟雀。比喻得不偿失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隋侯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则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”
贡禹弹冠
成语解释: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王吉传》:“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。言其取舍同也。”
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
成语解释:弹:用手指拨弄。
三天不弹琴,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。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,就会生疏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6回:“这果真是‘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。’”
新沐弹冠
成语解释:沐:洗头发;弹冠:弹去帽子上的灰尘。
刚沐浴的人一定会把衣帽收拾干净。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肯屈身于污秽之地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
以珠弹雀
成语解释:用珍珠弹麻雀。比喻轻重颠倒,得不偿失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”
乱弹琴
成语解释:比喻胡扯或胡闹。
成语出处: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,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。本末倒置,批评你还不愿意?乱弹琴!”
见弹求鸮
成语解释:看到弹丸,就想得到鸟的炙肉。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且女亦大早计,见卵而求时夜,见弹而求鸮炙。”
见弹求鸮炙
成语解释:鸮:鸟名,猫头鹰。
看到弹丸,就想得到鸟的炙肉。比喻过早估计实效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且女亦大早计,见卵而求时夜,见弹而求鸮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