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在中间的成语(共85个)
品竹弹丝
成语解释:品:吹弄乐器;竹:指箫笛之类管乐器;丝:指琵琶、二胡之类弦乐器。
指吹弹乐器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又不会卖风流,弄粉调脂;又不会按宫商,品竹弹丝。”
濯缨弹冠
成语解释:濯缨:洗涤帽缨;弹冠:弹去帽子上的灰尘。
比喻准备出仕。成语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第35卷:“今大道既隐,子生末季,沉溺流俗,眩惑名位,濯缨弹冠,谘诹荣贵。”
冯生弹铗
成语解释:见“冯驩弹铗”。
成语出处:参见“冯驩弹铗”。
击石弹丝
成语解释:谓奏乐。
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代贺兴龙节表》:“加笾折俎,初偿露酎之醇;击石弹丝,始奏《钧天》之妙。”
一弹指
成语解释:手指一弹、一挥,为佛家语。
形容极短的时间。成语出处:翻译名义集二:“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。”
此调不弹久矣
成语解释:很久没有弹古曲了。比喻很久不做某事。
成语出处:刘长卿弹琴诗:“古调虽自爱,今人多不弹。”
新沐者必弹冠
成语解释:沐:洗头发,刚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把帽子上的尘土弹去。
比喻人要洁身自好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渔父》: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,安能以身之察祭,受物之汶汶者乎?
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
成语解释:王:汉代王吉;贡:贡禹;弹冠:拂去冠上的灰尘。
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,取舍一致。也指一人得官,同类相庆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王吉传》: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,言取舍同也。
吹弹歌舞
成语解释:演奏管弦乐器,唱歌跳舞。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来生债》第二折:“居士,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,饮酒欢娱,敢管待那士大夫哩。”
脱手弹丸
成语解释:南朝梁沈约曾用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的话,来评王筠的诗,见《南史·王筠传》。后因以“脱手弹丸”形容诗作圆转流畅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沈约曾用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的话,来评王筠的诗,见《南史・王筠传》。
随珠弹雀
成语解释: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,得不偿失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随侯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以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”
吹竹弹丝
成语解释:吹奏管乐器,弹拨弦乐器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代张籍与李浙东书》:“未必不如吹竹弹丝,敲金击石也。”
一弹指顷
成语解释:手指一弹的时间。比喻时间极短暂。
成语出处:《翻译名义集・时分》:“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。”
硝云弹雨
成语解释:硝烟如云,子弹像雨。形容激烈的战斗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论自治》:“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,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