邑在中间的成语(共12个)
- 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- 成语解释:邑:指小城市。 
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 
- 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- 成语解释:邑:指小城市。 
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-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芳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 
- 涂歌邑诵- 成语解释: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。形容国泰民安、百姓欢乐的景象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颜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增类帝之宫,饬礼神之馆,涂歌邑诵,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。” 
- 邑邑不乐- 成语解释:邑邑:发愁的样子。 
 形容心里苦闷,很少言笑。-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昙首传》:暕为尚书左丞仆射,当朝用事,骞自中书令为郡,邑邑不乐,在郡卧不视事。 
- 蒲邑三善- 成语解释:蒲邑:蒲县,在山西隰县。 
 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,孔子称赞他有三善:恭敬、忠信、明察。- 成语出处:《孔子家语・辨政》:子路治蒲三年,孔子过之。入其境曰:‘善哉由也,恭敬以信矣。’至廷曰:‘善哉由也,明察以断矣。’ 
- 通邑大都- 成语解释:同“通都大邑”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