敢怒而不敢言
- 拼音
-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
- 注音
- ㄍㄢˇ ㄋㄨˋ ㄦˊ ㄅㄨˋ ㄍㄢˇ ㄧㄢˊ
- 情感
- 中性成语
- 近义词
- 敢怒不敢言
更新:2025-10-30 09:41
唐・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
复句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、分句;指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
李忠见鲁达凶猛,敢怒而不敢言,只得陪笑道,好性急的人。(明・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三回)
心里非常生气,但因畏惧受到惩罚,而不敢表现出来。《隋唐演义・第七十八回》:“王毛仲十分惭愧,奈他刚正素著,朝廷所礼敬,无可如何,只得敢怒而不敢言,但与众官饮宴,至晚而散。”《儒林外史・第四十六回》:“他又是乡绅,又是盐典,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,所以无所不为,百姓敢怒而不敢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