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在中间的成语(共478个)
- 霸道横行- 成语解释:横行霸道,蛮横无理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还有等刁民恶棍,结交官府,盘剥乡愚,仗着银钱霸道横行,无恶不作。” 
- 论长道短- 成语解释: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两个商议定了,一对儿论长道短。” 
- 言语道断- 成语解释:原为佛家语,指意义深奥微妙,无法用言辞表达。后指不能通过交谈、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。 - 成语出处:《缨珞经》:“言语道断,心行所灭。” 
- 家道小康- 成语解释:家道:家境;小康: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活。 
 家庭经济比较宽裕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夷坚志》。 
- 公道自在人心- 成语解释:公道:公正的道理;自:自然。 
 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。- 成语出处:陆士谔《续孽海花》第60回:“骑在马上,自言自语道:‘公道自在人心,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。’” 
- 伯道无儿- 成语解释:伯道:邓伯道。 
 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》:“中郎有女能传业,伯道无儿可保家。” 
- 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- 成语解释:魔:恶鬼;道:道行,道法。 
 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。- 成语出处:杨成武《层层火阵烧野牛》: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在粉碎日寇‘驻屯清剿’的斗争中,冀中人民的天才创造——地道战,大显神威。” 
- 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- 成语解释: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。同“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”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司马彪《战略》:“古人有言‘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’。” 
- 一人得道,鸡犬飞升- 成语解释: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。 - 成语出处:鲁迅《二心集・张资平氏的“小说学”》:“但作者一转方向,则一人得道,鸡犬飞升,何况神仙的遗蜕呢。” 
- 德侔天地,道贯古今- 成语解释: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。所以后人使用了『德侔天地』、『道冠古今』赞誉孔子,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,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。因此,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:德侔天地,道冠古今。 
- 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- 成语解释: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,实际上却另有打算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孤家用韩信之计,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,攻完三秦,劫取五国。” 
- 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- 成语解释:九族:本人的父、祖父、曾祖、高祖和子、孙、曾孙、重孙。 
 一个孩子领悟天道,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。-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黄粱梦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:‘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’,不要错过了。” 
- 朝闻道,夕死可矣- 成语解释:早晨闻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里仁》:“子曰: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’” 
- 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- 成语解释:文、武:指周文王和周武王。 
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,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。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。-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杂记下》:“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” 
- 一夫得道,九族升天- 成语解释: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九回:“我听说一夫得道,九祖升天,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