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在中间的成语(共478个)
- 目击道存- 成语解释:眼光一接触便知“道”之所在。形容悟性好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田子方》:“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” 
- 说长道短- 成语解释:长、短:是非;好坏。 
 说长处;讲短处。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。- 成语出处:汉・崔瑗《座佑铭》:“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” 
- 中道而废- 成语解释:中道:中途。 
 半路就停止了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表记》:“乡道而行,中道而废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数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毙而后已。” 
- 说三道四- 成语解释:道:说。 
 指任意乱说乱讲;惹是生非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崔灏《通俗编・言笑》:“莫学他人不知朝暮,走启蒙乡村,说三道四。” 
- 说黑道白- 成语解释: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60回:“你这丫头,也跟着他恁张眉瞪眼儿,说黑道白的。将就些儿罢了。” 
- 会道能说- 成语解释:形容很会讲话。同“能说会道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二折:“但熟甜瓜软处偏捏,蜡枪头会道能说。” 
- 问道于盲- 成语解释:盲:瞎子。 
 向瞎子问路。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;不解决问题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陈生书》:“足下求速化之术,不于其人,乃以访愈,是所谓借听于聋,求道于盲。” 
- 古道热肠- 成语解释:指待人真诚、热情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邹弢《三借庐笔谈・余成之》:“同邑余成之,杨蓉裳先生宅相也,古道热肠,颇有任侠气。” 
- 乐道安贫- 成语解释:道:信念;乐道:以守道为乐;安贫:安于贫困。 
 处在贫困的境地中,仍以守道作乐趣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儒林传论》:“……文博之漱流枕石,铲迹销声;宣子方乐道安贫,弘风阐教:斯并通儒之高尚也。” 
- 岸然道貌- 成语解释:指严肃的神态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成仙》:“又八九年,成忽自至,黄巾氅服,岸然道貌。” 
- 黄道吉日- 成语解释:迷信认为宜于办事的好日子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四折:“今日是黄道吉日,满朝众公卿都在银台门,敦请太师入朝授禅。” 
- 说亲道热- 成语解释:说亲切热情的话。用来形容只在口头上亲热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6回:“可恨宝姐姐、琴妹妹天天说亲道热。” 
- 鸟道羊肠- 成语解释:狭险典折的山路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・睡龙溥禅师法嗣》:“世人休说行路难,鸟道羊肠咫尺间。” 
- 逢山开道,遇水造桥- 成语解释:逢:遭逢,遇见。 
 遇到山则打通道路,遇见水则架起桥梁。比喻不畏艰险,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。-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:“奉旨出朝,地动山摇,逢山开道,遇水造桥。” 
- 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- 成语解释: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 
 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