敝在中间的成语(共44个)
- 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- 成语解释:敝帚:破扫帚。 
 享:供奉。
 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。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。有时用于自谦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东观汉记・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’” 
- 视如敝屣- 成语解释:视:看待;敝:破旧;屣:鞋。 
 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点。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。” 
- 弃若敝屣- 成语解释:亦作“弃之敝屣”。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,比喻毫不可惜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蹝(屣)也。” 
- 如弃敝屣- 成语解释:丢掉无用的东西,一点也不可惜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舜视弃天下,犹弃敝屣也。” 
- 舌敝唇焦- 成语解释:敝:破;焦:干。 
 舌头破烂;嘴唇干焦。形容说话很多;费尽口舌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夫差内传》:“焦唇干舌,苦身劳力,上事群臣,下养百姓。” 
- 千金敝帚- 成语解释: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微贱,却是十分珍贵的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》诗:“千金敝帚那堪换,我亦淹留岂长算。” 
- 悉索敝赋- 成语解释:悉:全部;索:尽;敝:谦辞,谓不精良。 
 指尽全国所有的兵力。也指拿出所有的一切来供应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八年》:“敝邑之人,不敢宁处,悉索敝赋,以讨于蔡。” 
- 弃之敝屣- 成语解释: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。比喻毫不可惜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赵弼《三贤传》:“子食汉禄三世,而一旦弃之敝屣。” 
- 悉帅敝赋- 成语解释:见“悉索敝赋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鲁语下》:“我先君襄公不敢宁处,使叔孙豹悉帅敝赋,踦跂毕行。” 
- 弃如敝屣- 成语解释:敝:破烂的。 
 屣:鞋。
 像扔破鞋一样扔掉。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。亦作“弃若敝屣”、“去如敝屣”、“如弃敝屣”。- 成语出处:林语堂《谈中西文化》:“所以他们看得出中国诗文的好处,而我们反自己看不见弃如敝屣了。” 
- 齿敝舌存- 成语解释:牙齿都掉了,舌头还留存。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,柔软的常能保全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素暴悍者,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,齿敝舌存,含垢藏疾,尊贤容众,苶然沮丧,若不胜衣也。” 
- 舌敝耳聋- 成语解释:讲的人舌头破了,听的人耳朵聋了。形容议论多而杂,别人不予理睬。 - 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秦策一》:“舌敝耳聋,不见成功。” 
- 蠲敝崇善- 成语解释:蠲:免除;敝:破旧;善:美好。 
 指革除敝政,崇尚雅道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西域传论》:“且好仁恶杀,蠲敝崇善,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。” 
- 同敝相济- 成语解释:犹同恶相济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宦者传序》:“同敝相济,故其有繁,败国蠹政之事,不可单书。” 
- 衣敝履空- 成语解释:衣服破烂,鞋子穿孔。形容贫穷。 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鲍宣传》:“唐尊衣敝履空,以瓦器饮食,又以历遗公卿,被虚伪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