溺在中间的成语(共31个)
- 拯溺扶危- 成语解释:拯:救。 
 溺:落水者。
 危:危难。
 救助落水者,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。亦作“拯危扶溺”、“拯危济困”。-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虞寄传》:“然夷凶剪乱,拯溺扶危,四海乐推,三灵眷命,揖让而居南面者,陈氏也。” 
- 及溺呼船- 成语解释:喻祸到临头,求救无及。 - 成语出处:《典略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不如灭火去薪,溃痈虽痛,胜于养肉,及溺呼船,悔之无及。” 
- 己溺己饥- 成语解释: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 
 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 
- 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- 成语解释:好:喜爱;溺:淹没。 
 喜欢乘船的人往往会淹死,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会摔伤。比喻擅长某一技能的人,往往容易疏忽大意,反而遭到意外的失败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袁康《越绝书・外传记吴王占梦》:“悲哉,夫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,君子各以所好为祸。” 
- 安于故俗,溺于旧闻- 成语解释:俗:习俗。 
 溺:沉溺,陷入。
 拘守于老习惯,局限于旧见闻。形容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常人安于故俗,学者溺于所闻。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,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。” 
- 避溺山隅- 成语解释: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。表示远远回避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譬于防火水中,避溺山隅,此乃未见其可欲。” 
- 流溺忘反- 成语解释:犹言流连忘反。 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傅亮传》:“流溺忘反,而以身轻于物也。” 
- 援溺振渴- 成语解释:振:通“赈”,救济。 
 援救落水的人,周济饥渴的人。指帮助落难者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15卷:“曾未期月,援溺振渴,事无巨细,悉究本末。” 
- 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- 成语解释:善于游泳的人,往往溺水而死;善于骑马的人,也往往堕马而死。比喻人对于愈熟练、熟悉的事情,愈容易疏忽致祸。 - 成语出处:淮南子原道训:“夫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,反自为祸。” 
- 嫂溺叔援- 成语解释:语出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,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 
 ”后以“嫂溺叔援”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,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” 
- 屙金溺银- 成语解释:比喻生存有术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32回:“常言道:养儿不要屙金溺银,只要见景生情。” 
- 见溺不救- 成语解释:犹言见死不救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皇甫枚《三水小牍・王知古》:“然僻居于山薮接珍,豺狼所皋,若固相拒,是见溺不救也。” 
- 玩物溺志- 成语解释:玩:玩赏;物:器物;溺志:埋没志向。 
 玩赏器物,埋没志向。指一心玩赏所喜爱的东西,就会消磨掉进取的意志。- 成语出处:宋・张栻《南轩文集・与曾节夫抚幹》:若求增不已,却恐亦为玩物溺志,不可不察也。 
- 拯溺救焚- 成语解释:溺:落水者;焚:被困在火中的人。 
 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自纪》:“救火拯溺,义不得好;辩论是非,言不得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