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在中间的成语(共78个)
迅雷不及掩耳
成语解释:雷声来得非常快,连捂耳朵都来不及。比喻来势凶猛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石勒载记上》:“出其不意,直冲末抷帐,敌必震惶,计不及设,所谓迅雷不及掩耳。”
瑕不掩瑜
成语解释:瑕:玉上的斑点;瑜:玉的光彩。
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;缺点是次要的;优点是主要的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
盗钟掩耳
成语解释: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
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捷雷不及掩耳
成语解释:犹迅雷不及掩耳。比喻事起突然,不及防备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苻坚载记上》:“此捷济上机,所谓捷雷不及掩耳。”
疾雷不暇掩耳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
成语出处:晋・傅玄《傅子・阙题》:“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,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,当其冲者摧,值其锋者破,所谓疾雷不暇掩耳,则又谁御之。”
遮遮掩掩
成语解释:指要隐瞒某种真相而行为不爽利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这里小姐,起初害羞,遮遮掩掩。今番背却夫人,一般也老落起来。”
瑜不掩瑕
成语解释: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
瑕不掩玉
成语解释:瑕:玉上的斑点。
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,缺点是次要的,优点是主要的。成语出处:宋・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四卷:“惜哉仲淹,寿不永乎,非不废是,瑕不掩玉。”
疾雷不及掩耳
成语解释:突然响起雷声,使人来不及掩耳。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
成语出处:《六韬・军势》:“善者从而不择,巧者一决而不犹豫,故疾雷不及掩耳,卒电不及瞬目。”
出其不意,掩其不备
成语解释: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孙子・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
疾霆不暇掩目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故善用兵者,见敌之虚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
不以一眚掩大德
成语解释:以:因;眚:过失,错误;掩:遮蔽,遮盖;德:德行。
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?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
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
成语解释:归师:撤退的军队;掩:乘人不备进行袭击;穷寇:走投无路的敌人。
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,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‘归师勿掩,穷寇莫追。’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。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。”
归师勿掩,穷寇勿追
成语解释:掩:乘人不备进行袭击。
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,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。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,以免不测的牺牲。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军事》:“归师勿遏,师必阙,穷寇勿追。”
窃钟掩耳
成语解释:掩耳:捂住耳朵。
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欺欺人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宣帝纪》:“亦犹窃钟掩耳,以众人为不闻;锐意盗金,谓市中为莫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