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在中间的成语(共145个)
鸮鸣鼠暴
成语解释:鸮鸟鸣叫,老鼠肆暴。比喻恶人气焰嚣张。
成语出处:明・夏完淳《周公论》:“鸮鸣鼠暴,竟为酷祸,所谓犹豫之失也。”
钟鸣鼎重
成语解释:谓官高位重。
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章孺人传》:“徒苟且富贵,即钟鸣鼎重,亦何足道。”
山鸣谷应
成语解释:形容回音响亮;也比喻此鸣彼应;互相配合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戛然长啸,草木震动,山鸣谷应,风起云涌,余亦悄然而悲,肃然而恐,凛乎其不可留也。”
戛玉鸣金
成语解释:戛:敲击。
敲打玉器和金器。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。也形容人气节凛然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听田顺儿歌》:“戛玉敲冰声未停,嫌云不遏入青冥。”
朝阳鸣凤
成语解释:比喻品德出众、正直敢谏之人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诗经・大雅・卷阿》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,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耳鸣目眩
成语解释:眩:眩晕。
两耳作响,两眼眩晕。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78回:“忽觉耳鸣目眩,支持不住。”
嘤鸣求友声
成语解释:嘤:鸟鸣声。
鸟儿在嘤嘤地鸣叫,寻求同伴的应声。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伐木》: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相彼鸟矣,犹求友声;矧伊人矣,不求友生。
风不鸣条,雨不破块
成语解释:鸣:发出声响;条:新生的柳枝;破:冲破;块:土块。
没有大风吹响树枝,没有暴雨伤害农田。比喻社会安定,风调雨顺。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是应》:风不鸣条,雨不破块,五日一风,十日一雨。
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
成语解释:晦:黑暗;已:止。
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,雄鸡啼叫不止。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郑风・风雨》: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。
扣小小鸣,扣大大鸣
成语解释:敲小钟小的响,敲大钟大的响。形容回答及时准确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学记》:善待问者如撞钟,叩之以小者,则小鸣;叩之以大者,则大鸣。待其从容,然后尽其声。不善答问者反此。
一夫得情,千室鸣弦
成语解释:一夫:一个当权者;得情:赢得民心;千室:千家万户;鸣弦:响起弦乐。
指一个执政者能体恤民心,老百姓就能生活安乐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童恢传赞》:一人得情,千室鸣弦;怀我夙爱,永戴遗贤。
鸡鸣犬吠
成语解释:见“鸡鸣狗吠”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鸡鸣狗吠相闻,而达乎四境,而齐有其民矣。”
鸡鸣狗吠
成语解释: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鸡鸣狗吠相闻,而达乎四境,而齐有其民矣。。”
鹤鸣九皋
成语解释:九皋:深泽。
鹤鸣于湖泽的深处,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。比喻贤士身隐名著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鹤鸣》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野。”
鸡鸣之助
成语解释:比喻妻子对丈夫的帮助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齐风・鸡鸣》载:妻子催促丈夫早起,如同鸡鸣所起的作用。宋・胡继宗《书言故事・禽兽比喻类》:内助曰得鸡鸣之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