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在中间的成语(共167个)
敲冰索火
成语解释: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,一定不会成功。
成语出处:《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》第四卷:“若敲冰而索火,类缘木以求鱼。”
日出冰消
成语解释:消:溶解。
太阳一出来冰就溶解。形容一下子消失了。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评话・晋史》:“石敬瑭见张守一说了这四句,心下自晓得这意义了,那病忽然更醒,如风行云卷,日出冰消。”
涣如冰释
成语解释:犹言涣然冰释。
成语出处: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75卷:“久即下部血出,并鲜血片,便无痛苦,涣如冰释。”
涣若冰消
成语解释:犹言涣然冰释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王莹《答释法云书难范缜》:“标理明例,涣若冰消。”
饮冰食檗
成语解释:喝冷水,吃苦味的东西。形容生活清苦,为人清白。
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三年为刺史》诗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檗。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”
含冰茹檗
成语解释:见“饮冰食檗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枢《〈精忠传弹词〉序》:“太夫人舍生不遂,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,伴榇回浙,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。自此含冰茹檗之中,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。”
敲冰玉屑
成语解释:泛指精美的纸张。
成语出处:元・刘埙《隐居通议・诗歌》:“后三年,当予亡命,萧永言同醉,见予举似,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,以备恶语。”
饮冰吞檗
成语解释:见“饮冰食蘖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袁宗道《杂说》:“务此大事,不怙小解,惟求实知,卧薪尝胆,饮冰吞檗。”
火上弄冰凌
成语解释:冰凌见火即融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气英布》:“则教你,楚江山,觑不得火上弄冰凌,汉乾坤也做不得碗内拿蒸饼。”
以狸致鼠,以冰致绳
成语解释:用猫招引老鼠,用冰作绳索。比喻事情不能成功。
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功名》:“以狸致鼠、以冰致绳,虽工不能。”
挟冰求温,抱炭希凉
成语解释:夹着冰块以求温暖,抱着火炭希望能凉快。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,必然徒劳无功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高柔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曰: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,猜生于我而望彼之必怀,何异挟冰求温,抱炭希凉者哉?
践冰履炭
成语解释:践:踩;履:踏。
踩冰踏炭。形容寒热同感,休戚与共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“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,登山浮涧,寒温燥湿,高下共之。”
叶散冰离
成语解释:离:离散。
树叶飘散,冰雪消融。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刘穆之王弘传论》:“而祖宗之遗典,群公之旧章,莫不叶散冰离,扫地尽矣。”
六出冰花
成语解释:六出: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。
指雪花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符瑞志下》:“草木花多五出,花雪独六出。”
雪窑冰天
成语解释:到处是冰和雪。指严寒地区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朱弁传》:“叹马角之未生,魂销支窑;攀龙髯而莫逮,泪洒冰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