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在中间的成语(共88个)
载舟覆舟
成语解释:载:承载;覆:颠覆;倾覆。
民众如同水;可以承载船;也可以倾覆船。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的作用。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
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
成语解释: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皇甫规传》注引《孔子家语》:“孔子曰:‘夫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君以此思危,则可知也。’”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
成语解释:沉:沉没;侧畔:旁边;帆:船。
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,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。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。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》: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郡翻似烂柯人。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
同舟共济
成语解释:同坐一条船过河;比喻同心协力;共同渡过难关。舟:船;济:渡水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孙武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。遇风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
沉舟破釜
成语解释:釜,锅。打破饭锅,沉掉渡船。表示决一死战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焚舟破釜,若驱羊而往。”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
同舟而济
成语解释:济:渡水。
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。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孙武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。遇风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
中流失舟,一壶千金
成语解释:壶:匏:一种瓜,形似葫芦,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,南方称为腰舟。
比喻东西虽然轻微,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。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,贵贱无常,时物使然。”
刻舟求剑
成语解释:舟:船;求:寻找;寻求。
在船上刻记号;寻找失落水中的剑。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;死守教条;拘泥固执;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柏舟之誓
成语解释:誓:盟约,诺言。
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鄘风・柏舟序》:“《柏舟》,共姜自誓也。卫世子共伯早死,其妻守义,父母欲夺而嫁之,誓而弗许,故作是诗以绝之。”
覆舟之戒
成语解释: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
成语出处:明・陈子龙《陈涉论》:“后之人主,亦知邱民之可畏,而覆舟之戒始信。”
覆舟载舟
成语解释:覆:颠覆;载:承载。
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
成语解释:逆:倒,反。
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,努力向前。成语出处:《怀念刘少奇同志・片断回忆寄深情》:“他常对工作人员说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
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
成语解释: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。比喻民可拥护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
成语出处:《孙卿子》:“孔子对鲁哀公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,君以此,思危,则不危焉。’”
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
成语解释:载:承载;覆:倾覆。
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,事物有利有害。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故喻君为舟,喻人为水,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,舟即君道,水即人情,舟顺水之道则浮,违则没。”
宰相肚里行舟船
成语解释:宰相:丞相。
指人肚量宽大,有涵养。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常言道:‘将军额上跑下马,宰相肚里行舟船。’你这样气量窄,将来如何独当一面,肩挑五岳,胸罗百川,统帅百万大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