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48个)

  • 并罚

    shù zuì bìng fá

    成语解释: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。

  • 匹夫无,怀璧其

    pǐ fū wú zuì , huái bì qí zuì

    成语解释:百姓本没有罪,因身藏璧玉而获罪。原指财宝能致祸。后亦比喻有才能、有理想而受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桓公十年》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”

  • 言之无,闻之足戒

    yán zhī wú zuì , wén zhī zú jiè

    成语解释:言:说话;闻:听话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
    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,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汪琬《诗说序》:“诗独主志,所为主文谲谏,与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者,其词则隐,其旨则微。”

  • 千古

    qiān gǔ zuì ré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不独老杨禽兽,作千古罪人,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,亦应抱愧。”

  • 滔天

    tāo tiān zuì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滔天:漫天。
    比喻罪恶极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》:“除对亲日派破坏抗日、袭击人民军队、发动内战之滔天罪行,另有处置外……”

  • 潜逃

    wèi zuì qián táo

    成语解释:潜:暗中。
   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》:“方士侯生、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,畏罪潜逃。”

  • 自取

    zì qǔ zuì lì

    成语解释:指自招罪过。亦作“自取咎戾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二回:“岂不知元帅虎威,马到成功?焉敢复生贰心,自取罪戾。”

  • 饰非

    yǎn zuì shì fēi

    成语解释:掩:遮盖。
    掩饰错误和罪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徐学诗传》:“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……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。”

  • 引慝

    fù zuì yǐn tè

    成语解释:谓引咎自责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书・大禹谟》:“[舜]负罪引慝,祇载见瞽螋。”蔡沈集传:“负罪,自负其罪,不敢以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。”

  • 祸首

    huò shǒu zuì kuí

    成语解释:首:头目;魁:首领。
    犯罪作恶的首罪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郑若庸《玉玦记・索命》:“虽是虔婆杀我,娟奴是祸首罪魁,追了他去。”

  • 功首

    gōng shǒu zuì kuí

    成语解释:魁:为首的。
    功最高,罪最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》:“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。”朱熹注:“有功者,未有大于五霸;有过者,亦未有大于五霸,故五霸者功之首,罪之魁也。”

  • 自新

    huǐ zuì zì xīn

    成语解释:悔改罪行,重新做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2回:“陈穆公亦有使命至晋,代卫郑致悔罪自新之意。”

  • 招愆

    rě zuì zhāo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愆:过失。
    给自己招致罪过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杨梓《霍光鬼谏》第二折:倘或取受了百姓钱,违负了帝王室,敢大胆欺压良民,冒突天颜,惹罪招愆,久以后,市曹中,遭着刑宪。

  • 责躬

    zé gōng zuì jǐ

    成语解释:躬:自身。
    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武帝纪》:“集百僚于大德殿,帝责躬罪己,问以论政得失。”

  • 怀瑕

    bào zuì huái xiá

    成语解释:瑕:美玉上的斑点,比喻缺点错误。
    指因犯过错误而感到内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蔡邕传》:或有抱罪怀瑕,与下同疾,纲网弛纵,莫相举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