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在中间的成语(共417个)
- 成败得失- 成语解释:得:得利。 
 失:失利。
 成功与失败,得到的与丢掉的。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步骘传》:“成败得失,皆如所虑,可谓守道见机,好古之士也。” 
- 是非得失- 成语解释:正确与错误,得到的与失去的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》:“不知所言,重念臣愚,素无史学,然于是非得失之故,实有善善恶恶之心。” 
- 鸡虫得失- 成语解释:像鸡啄虫、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。比喻细微的事情;无关紧要的得失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缚鸡行》诗:“小奴缚鸡向市卖,鸡被缚急相喧争。家中厌鸡食虫蚁,不知鸡卖还遭烹。虫鸡于人何厚薄,吾叱奴人解其缚。鸡虫得失无了时,注目寒江倚山阁。” 
- 各得其所- 成语解释: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。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。 -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下》:“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” 
- 迫不得已- 成语解释:迫:逼迫;已:停止;结束。 
 逼得毫无办法;不得不如此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王莽传上》:“将为皇帝定立妃后,有司上名,公女为首,公深辞让,迫不得已,然后受诏。” 
- 如鱼得水- 成语解释:好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” 
- 出手得卢- 成语解释:卢: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,为最胜采。 
 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。-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张瓌传》:“献捷,太祖以告领军张冲,冲曰:‘瓌以百口一掷,出手得卢矣。’” 
- 死得其所- 成语解释:指死得有价值;有意义。所:地方。 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张普惠传》:“人生有死,死得其所,夫复何恨。” 
- 大得人心- 成语解释:人心:即民心。 
 指受百姓热烈拥护。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昭成子孙传》:“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,自五原至棝杨塞外,分家稼,大得人心。” 
- 拔十得五- 成语解释:想选拔十个,结果只选得五个。指选拔人才不容易。 -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九龄传》:“夫吏部尚书、侍郎,以贤而授者也,岂不能知人?如知之难,拔十得五,斯可矣。” 
- 除狼得虎- 成语解释: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。 - 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陈规传》:“近虽遗官谦察,治其奸滥,易其疲软,然代者亦非选择,所谓除狼得虎也。” 
- 蝼蚁得志- 成语解释:蝼蚁:蝼蛄和蚂蚁,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。 
 比喻小人得志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人间训》:“海大鱼,网弗能止也,钓弗能牵也,荡而失水,则蝼蚁皆得志焉。” 
- 盲者得镜- 成语解释: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。也比喻埋没人才。 -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人间训》:“盲者得镜,则以盖卮。” 
- 蛟龙得水- 成语解释:蛟: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。 
 传说蛟龙得水就能兴云作雾;飞腾上天。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。- 成语出处:管仲《管子・形势》:“人主待得民,而后成其威,故曰:蛟龙得水,而神可立也,虎豹得幽,而威可载也。” 
- 淘沙得金- 成语解释: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。比喻除去杂质,提取精华。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。 - 成语出处:《关尹子》六七:“我之为我,如灰中金,而不若矿沙之金。破矿得金,淘沙得金,扬灰终身,无得金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