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31个)

  • 羔子

    wáng bā gāo zǐ

    成语解释:王八:俗称乌龟或鳖。
    比喻妻子不忠、偷人养汉的丈夫以及坏小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吴二浪子那个王八羔子,我们在牢里的时候,他同贾大妮子天天在一块儿。”

  • 七搭

    qī cháng bā dā

    成语解释: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,没有中心。②纠缠;乱搭腔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,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。”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四回:“老爷今天七搭八搭,不知道说些什么。”

  • 七歪

    qī wāi bā niǔ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歪斜不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八十四回:“一路冲浸之处,不可胜数,慢说房屋四分五落,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。”

  • 耳听

    ěr tīng bā fāng

    成语解释: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
  • 五花

    wǔ huā bā mén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。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。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2回:“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,簪了雉羽,穿极新鲜的靠子,跑上场来,串了一个五花八门。”

  • 乱七

    luàn qī bā zā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乱糟糟的样子;毫无条理或秩序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,家伙器皿,布置得清雅整洁,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。”

  • 七高

    qī gāo bā dī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道路不平坦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三回:“独自一个,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,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。”

  • 七病

    qī bìng bā tòng

    成语解释: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4回:“就是在雯青家里,一年到头,上下多少人,七病八痛,都是他包圆儿的。”

  • 七死

    qī sǐ bā huó

    成语解释: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。形容受尽痛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你哄着谁哩,你把这个饿鬼弄的七死八活,却要怎么?”

  • 七事

    qī shì bā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事情多而杂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1回:“家中正七事八事,听见薛嫂来说此话,唬得慌了手脚。”

  • 四时

    sì shí bā jié

    成语解释:四时:指春夏秋冬四季;八节:指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
    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狂歌行赠四兄》:“四时八节还拘礼,女拜弟妻男拜弟。”

  • 七颠

    qī diān bā dǎ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凌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51卷:“只当商之季,七颠八倒,上下崩颓。”

  • 四面

    sì miàn bā fāng

    成语解释:八方:指四方四隅;即东、南、西、北四方;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四隅;泛指周围。
    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卷九・学三》:“如孔子教人,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,未尝说出大头脑处,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,也自见得个大头脑。”

  • 七老

    qī lǎo bā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年纪很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。”

  • 七手

    qī shǒu bā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。形容人多手杂;动作忙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20卷:“上尚七手八脚,三头两面,耳听不闻,眼觑不见,苦乐逆顺,打成一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