貌在中间的成语(共76个)
- 相貌堂堂- 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四回:“御弟相貌堂堂,丰姿英俊,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,南赡中华之人物。” 
- 才貌双全- 成语解释:形容人的才学高;容貌姣美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风月瑞仙亭》:“孩儿见他文章绝代,才貌双全,必有荣华之日,因此上嫁了他。” 
- 道貌岸然- 成语解释:道貌:正经;严肃的外貌;岸然:高傲;严肃的样子。 
 形容神态庄重;外貌严肃正经。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。也作“岸然道貌”。-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成仙》:“道貌岸然。” 
- 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- 成语解释:相:估量,评价。 
 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别是一番面目,想到:‘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!’” 
- 其貌不扬- 成语解释:其:他的;不扬:不出众。 
 指人的外貌不漂亮。也形容器物不美观。- 成语出处:唐・裴度《自题写真赞》:“尔才不长,尔貌不扬,胡为将,胡为相?” 
- 人不可貌相- 成语解释:不能只根据相貌、外表判断一个人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二回:“陛下,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若爱丰姿者,如何捉得妖贼也?” 
- 鉴貌辨色- 成语解释: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,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,以求取悦于人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守清禅师》:“僧曰:‘争知某甲不肯?’师曰:‘鉴貌辨色。’” 
- 见貌辨色- 成语解释:根据对方的脸色、表情行事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那鸨儿是老积年,见貌辨色,见秦重恁般装束。” 
- 以貌取人- 成语解释:以:根据;凭据;貌:外貌;取:衡量、判断。 
 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、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吾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,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 
- 古貌古心- 成语解释: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孟生》诗:“孟生江海上,古貌又古心。” 
- 一貌堂堂- 成语解释:堂堂:庄重大方。 
 一副庄重大方的相貌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陆姑救易》:“我见他一貌堂堂,必然高贵。” 
- 面貌一新- 成语解释:样子完全改变,出现了崭新的面貌。 - 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政治上发展民主,经济上实行改革》:“现在农村面貌一新,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。” 
- 千形一貌,百喙一声- 成语解释:喙:鸟嘴。 
 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。- 成语出处:黄人《清文汇>序》:“引绳墨,立橅型,如村塾之训蒙,如琐院之课士,俾千形一貌,百喙一声。” 
- 人无貌相,水无斗量- 成语解释:相:估量,评价。 
 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。- 成语出处: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三回:“人无貌相,水无斗量,西子向业浣纱,飞燕曾充婢役,我虽一贫家女,将来或得幸遇,也未可知。” 
- 监貌辨色- 成语解释:监:通“鉴”,照,察;貌:容色,外表;辨:辨别,明察;色:脸色。 
 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。形容为人机灵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33回:“那知乌龟鸨子,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过的东西,监貌辨色,早已猜透了九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