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在中间的成语(共224个)
害起肘腋
成语解释:肘腋:比喻切近的地方。
比喻变乱发生在内部或身旁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江统传》:“寇发心腹,害起肘腋。”
祸起隐微
成语解释:隐微:隐蔽细小的地方。
指灾祸往往萌发于隐蔽细小的地方。成语出处:宋・王曾《谏作玉清昭应宫》:“圣人贵于谋始,智者察于未形。祸起隐微,危生安逸。”
竦然起敬
成语解释:竦然:肃敬的样子;起敬:产生尊敬的心情。
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。成语出处:明・归有光《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》:“其为人忠诚悃愊,人望之者,不言而竦然起敬。”
扶不起的阿斗
成语解释:阿斗: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。
阿斗庸碌无能,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,也不能振兴蜀汉。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。成语出处:陆天明《省委书记》:“万一马扬是个‘扶不起的阿斗’,嘴上行,实干不行。”
重起炉灶
成语解释:谓事情遭受挫折后,再从头做起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:“每遭一次顿挫,总要使前功尽弃,又来重起炉灶。”
竖起脊梁
成语解释:比喻振作精神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,然正大之体,挺特之气,竖起脊梁,当时轻重有无,独于门下归心而已。”
不识起倒
成语解释:识:知道,认识。
指不知好歹,不识时务。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2回:“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,不久便要宰杀,你还不识起倒?去了罢!”
令人起敬
成语解释:使人产生敬意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跋赵中丞行实》:“赵公之孝谨醇笃,虽古人犹难之,三复其书,令人起敬。”
激起公愤
成语解释: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。
不知起倒
成语解释:不知利害,不知高低。
成语出处: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五回:“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,一面在那边戕伐,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,正是‘泼油救火’,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。”
惊起梁尘
成语解释: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二引汉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以来,善歌者鲁人虞公,发声清哀,盖动梁尘。
”后因以“惊起梁尘”形容歌声高妙动人。成语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七二引汉・刘向《别录》:“汉兴以来,善歌者鲁人虞公,发声清哀,盖动梁尘。”
咬起牙关
成语解释:紧紧地咬住牙,不张开嘴巴。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。
成语出处:《红旗谱》第二卷:“歇了一会,并没有减轻疲乏,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,索性咬起牙关,一股劲地往前跑。”
奋起直追
成语解释:奋:鸟类展翅起飞。
形容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;振作起来;一股劲地赶上去。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29回:“义无反顾,惟有群策群力,奋起直追,迅电华会代表,坚持原案。”
手起刀落
成语解释:手一提起,刀就落下。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:“武松道:‘原来恁地,却饶你不得。’手起刀落,也把这人杀了。”
急起直追
成语解释:立即振作起来;迅速追赶上去。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5回:“急起直追,犹虞不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