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在中间的成语(共224个)
大有起色
成语解释: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(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)。
成语出处:清・张集馨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皖省惟英、霍有零贼,余亦肃清,南中军务,大有起色。”
群起而攻之
成语解释:大家都起来攻击它,反对它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
大起大落
成语解释: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变化大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起大落,整出整落的。”
此起彼伏
成语解释:此:这;这个;彼:那;那个;伏:低下去。
这里起来;那里下去。形容联系紧密;互相配合行动。也作“此伏彼此”、“此起彼落”。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鸟毕骇,兽咸作,草伏木栖,寓居穴托,起伏集此。”
此起彼落
成语解释:这里起来,那里落下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第七节:“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,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。”
发凡起例
成语解释:发凡:提示全书的通例。
指说明全书要旨,拟定编写体例。成语出处:晋・杜预《春秋左传序》:“其发凡以言例,皆经国之常制。”
思潮起伏
成语解释:思想活动极频繁。
成语出处:王宗仁《夜明星》:“我睡不着,走出帐篷,站在一个土坡上,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,思潮起伏。”
后院起火
成语解释:比喻内部闹矛盾,发生纠纷。
成语出处:张平《抉择》:“那可是咱的后院,要是后院起火,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。”
变起萧墙
成语解释: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比喻内部。
指祸变发生在内部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文帝纪》:“乃者王室之难,变起萧墙,赖公之灵,弘济艰险。”
无利不起早
成语解释:指有利可图就很早起来。比喻为了图利而从事某事。
成语出处:王朔《玩儿的就是心跳》:“我们都是急性子,无利不起早,讲究的是空手套白狼。”
任从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
成语解释: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
成语出处:刘少奇《论共产党员的休养》:“中国有两句谚语:‘谁人背后无人说,那个人前不说人?’‘任从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。’”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
成语解释:累:堆迭,积聚。
九层高台,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。比喻欲成大事,须从基础做起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64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
怒从心起,恶向胆生
成语解释:恶:凶暴。
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。也泛指恼怒到极点。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4回:“不觉怒从心起,恶向胆生,顾不得什么,一口气赶到客厅。”
鸡鸣起舞
成语解释:指胸怀大志、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。
成语出处:宋・韩元吉《薄幸》词:“都莫问功名事,白发渐星星如许。任鸡鸣起舞,乡关何在。凭高目尽孤鸿去。”
惟口起羞
成语解释:谓言语不慎,招致羞辱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说命中》:“惟口起羞,惟甲胄起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