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在中间的成语(共219个)
青灯黄卷
成语解释: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。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。
成语出处:元・叶颙《书舍寒灯》诗:“青灯黄卷伴更长,花落银釭午夜香。”元・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你既爱青灯黄卷,却不要随机而变。”
跳到黄河洗不清
成语解释:比喻无法摆脱嫌疑。
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27回:“武姑子也已全招认,你叫我跳到黄河洗不清。”
跳在黄河洗不清
成语解释:比喻很难摆脱干系,避免嫌疑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我何玉凤这个心迹,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,跳在黄河也洗不清,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!”
跳进黄河洗不清
成语解释:比喻很难摆脱干系,避免嫌疑。同“跳在黄河洗不清”。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四十二章:“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,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,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,回来时被丁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,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,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?”
杳如黄鹤
成语解释:杳:无影无声;黄鹤: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。
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,从此不再回来。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。成语出处:唐・崔灏《黄鹤楼》诗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,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”
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
成语解释:螳螂正要捉蝉,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。比喻目光短浅,只想到算计别人,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。
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正谏》:“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,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;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”
过时黄花
成语解释:黄花:菊花。
重阳节后的菊花。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。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01回:“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。”
青黄不接
成语解释:青:田里的青苗;黄:成熟的庄稼。
旧粮已吃完;新粮未成熟;口粮中断。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断。成语出处:《元典章・户部・仓库》:“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,各处物斛涌贵。”
说黄道黑
成语解释: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,且会说黄道黑,拨置害人,无中生有撺掇他。”
脸黄肌瘦
成语解释:脸色黄,肌体瘦。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王西彦《隔膜》:“在这乡下孩子的观念里,难民应该都是一些脸黄肌瘦、衣著褴褛的人。”
哑子吃黄连
成语解释:歇后语。比喻有苦说不出。
成语出处:明・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三回:“正是哑子吃黄连,苦在自肚里,敢怒不敢言。”
周瑜打黄盖
成语解释:两相情愿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柳屯的》:“周瑜打黄盖,愿打愿挨。”
跳在黄河也洗不清
成语解释:比喻很难摆脱干系,避免嫌疑。
哑子吃黄连,说不出的苦
成语解释:黄连:中药,味苦。
哑巴吃了黄连,嘴里说不出来。比喻有苦难言。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只苦我国不知地理,哑子吃黄连,说不出的苦。”
一枕黄粱
成语解释: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;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;落得一场空。
成语出处:唐・沉既济《枕中记》载,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,一觉醒来,主人黄粱尚未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