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3个)

  • 名山,传之其人

    cáng zhū míng shān , chuán zhī qí rén

    成语解释:诸:之于的合音;传:传布流传;其人:同道。
    把著作藏在名山,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”

  • 度外

    fù zhū dù wài

    成语解释:度外:心意计度之外。
    放在考虑之外,形容不计安危、成败的行为。

    成语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自身生死且尚付诸度外,毁誉更不计及也。”

  • 肺腑

    míng zhū fèi fǔ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永记不忘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偁《东都事略・富弼传》:“敢不置之枕席,铭诸肺腑,终老是戒。”

  • 事后葛亮

    shì hòu zhū gé lià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向春《煤城怒火》第二二章:“不是我事后诸葛亮,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,我们不拉出去,郭忠还可以存在,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。”

  • 一笑

    fù zhū yī xiào

    成语解释: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。比喻不值得理会。同“付之一笑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六回:“仲英乃恍然大悟,付诸一笑,就在高椅上坐下,问雪香道:‘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,勿许到别场花去,阿是嗄?’”

  • 高阁

    zhì zhū gāo gé

    成语解释: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廖仲恺《作事必须有恒心》:“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,太没意趣,所以不甚当心,遂置诸高阁。”

  • 笔墨

    xíng zhū bǐ mò

    成语解释:形:描写;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
    用笔墨把它写出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出关>的“关”》:“但若形诸笔墨,昭示读者,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,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。”

  • 于世

    gōng zhū yú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向社会上公开,使人们知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上饶集中营・茅家岭地狱》:“把许多革命青年、爱国志士的遭遇,公诸于世。”

  • 如指

    rú zhǐ zhū zhǎng

    成语解释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
    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
    ”后用“如指诸掌”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: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

  • 交臂

    shī zhū jiāo bì

    成语解释:指当面错过机会。

    成语出处:见“失之交臂”。

  • 如运

    rú yùn zhū zhǎng

    成语解释:象放在手心里摆弄一样。形容事情办起来非常容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列子・杨朱》:“杨朱见梁王,言治天下如运诸掌。”

  • 洪乔

    fù zhū hóng qiáo

    成语解释:洪乔:晋朝人,姓殷名羡,字洪乔。
    比喻书信遗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任诞》:“殷洪乔作豫章郡,临去,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。既至石头,悉掷水中,因祝曰:‘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,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。’”

  • 四夷

    fàng zhū sì yí

    成语解释:放:放逐;四夷: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。
   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对于批评家的希望》:“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,例如……出洋留学和‘放诸四夷’的区别,笋和竹的区别。”

  • 四裔

    fàng zhū sì yì

    成语解释:放:放逐;四裔:四方边远之地。
    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》:“那也可以临末声明:‘君子不为己甚,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’的。”

  • 水滨

    wèn zhū shuǐ bīn

    成语解释:滨:水边。
    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四年》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