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92个)

  • 觅活

    xún sǐ mì huó

    成语解释:叫喊着要去死。多形容因极其悲痛或耍无赖而疯疯颠颠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金钱池》:“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,时常与这虔婆合气,寻死觅活,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。”

  • 春蚕到丝方尽

   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

    成语解释:丝:双关语,思的谐音。
    比喻情深谊长,至死不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
  • 狐悲

    tù sǐ hú bēi

    成语解释:兔子死了;狐狸很悲伤。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。悲:悲伤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汪元亨《折桂令・归隐》曲:“鄙高位羊质虎皮,见非辜兔死狐悲。”

  • 朽木

    xiǔ mù sǐ huī

    成语解释: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。比喻心情极端消沉,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四折:“小官已为朽木死灰,若非你拯救吹嘘,安能到此。”

  • 枯木

    kū mù sǐ huī

    成语解释:死灰:燃烧后余下的冷灰。
    身如枯木,心如死灰。比喻极其消极悲观。

   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枯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

  • 心若

    xīn ruò sǐ huī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。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精神训》:“若然者,正肝胆,遗耳目,心志专于内,通达耦于一,居不知所为,行不知所之,浑然而往逯然而来,形若槁木,心若死灰。”

  • 不活

    bù sǐ bù huó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事物没有生气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8卷:“唯是被囚不死不活,这地位如何处,直是难。”

  • 半生

    bàn sǐ bàn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①未全死。②比喻无意义、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……其根半死半生。”

  • 不渝

    shēng sǐ bù yú

    成语解释:渝:改变。
    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。形容对理想、信念、友谊、盟约等忠贞不移。

    成语出处:严复《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》:“然其先必有数十人或数百人,同一心志,生死不渝。”

  • 扶伤

    jiù sǐ fú shāng

    成语解释:扶:扶助。
   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;照顾受伤的人。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仰亿万之师,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,所杀过半当,虏救死扶伤不给。”

  • 忘生

    shě sǐ wàng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舍死:舍得牺牲;忘生:忘掉性命。
   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二折:“你须索舍死忘生,建立功勋。”

  • 如饴

    shì sǐ rú yí

    成语解释:指甘心死去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赚蒯通》第四折:“蒯彻本以口舌从事,与武涉同时,为主其心,吠尧何罪,甘赴鼎镬,视死如饴,诚壮士也。”

  • 不屈

    nìng sǐ bù qū

    成语解释:宁:宁可;宁肯;屈:屈服。
    宁愿一死;决不屈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赵弼《效颦集・宋进士袁镛忠义传》:“以大义拒敌,宁死不屈,竟燎身于烈焰中。”

  • 不悔

    jiǔ sǐ bù huǐ

    成语解释:九:表示极多。
    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。形容意志坚定,不认经历多少危险,也决不动摇退缩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

  • 不屈

    shì sǐ bù qū

    成语解释:立誓宁死也不屈服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》:“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,誓死不屈。”